最近从外地旅行归沪,本想写篇游记以纪念此次行程中,得遇在简书中敬佩友人的喜悦之情。却不承想,早上读到久客老哥的《振委会“推文”之耻》,心中实在有些腻味,也没啥心思写游记了。
许久不曾关注简书种种“风波”,如今百无聊赖地回头一瞥,似乎也未曾有啥新故事,无外乎Al写作冒充原创写作等陈芝麻烂谷子的琐碎。
AI写作发展到今天,确实令人意想不到。但没人能否认的是,时至今日,AI的本质依旧是提高效率为主,和创造新事物并无太大关系。当然,未来AI创造新事物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只是到那个时候人类作为智慧生物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这也可能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
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特权和身份的证明。连这作为智慧生命最后的体面都完全交给当下的效率机器,然后再堂而皇之地声称是原创产物。这合适吗?在这个问题上我得保持沉默。
前几天,与简书中的友人在现实中见面时,我曾说过,我就是个写作票友,和那些心揣作家梦想的朋友不同,即不想靠写作出名,也不想靠写作获利。更确切地说,我试过了,根本没意义。当个乐趣就足够了。
不过,我不会阻止他人去追逐梦想,自己做不到,但不代表别人做不到。也因此,我更不会在意谁人在简书上用何种方式去撸贝。只是花着极大的精力,用AI堆出一篇前言不搭后语的古怪文章,去赚那块八毛的贝价,在哪个经济模型来看都是得不偿失。
做这些,还不如去买黄金,特朗普只要不降关税,金价就得涨。应该比这贝价实在得多,不是吗?
友人说通过我的文字,可以看出我的性格冰冷。这一点我不否认。我除了对家人,亲人和友人以及我所关心的人外,哪怕是洪水滔天又与我何干?所以对某个场域,我不像久客老哥那般,捍卫维护,坚守一切正道。
不过,出于利弊得失的考虑,拿AI写作装作原创产物真的有必要吗?
前些日子,听了一个智库分享会。那个智库判断,未来全人类在职场的位置都会被AI替代。到那时文学艺术创作可能是人类唯一的自娱自乐。那这最后一点乐趣也必须AI替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