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 11月10日 阅读章节:《第九章,修习慈心》
本章讲的是如何通过修习慈心来应对禅修过程中时时缠绕的贪嗔痴之念。
禅修从自我的掌控下开始,培养正念,用正念穿透自我机制的根源,从而达到无我的洞见。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始终陪伴周身,因为我们就是从自我开始的,那么,要如何形成足够的正念以穿透贪嗔痴的迷雾呢?上座部传统中有一个工具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这些障碍,它便是禅修开始前的唱诵仪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仪式本身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一种心理净化机制,需要我们真切地觉察自己的内心动机才能有效;同时,它只是一种暂时帮助我们摆脱自我的辅助机制,本身并不能带来解脱,尤其在麻木执行的情况下。所以,用心去使用它,而不是依赖它。
每次禅修前,我们可以对自己说以下的话、用真心感受(以下抄录一段原文):
愿我幸福、快乐与祥和。愿伤害不会加诸我,愿困难不会加诸我,愿问题不会加诸我。愿我经常能成功,愿我能保有耐心、勇气、觉醒与决心,去面对和克服无法避免的困难、问题,以及生命中的挫折。
它能暂时地剪除贪嗔痴在心中滋长的枝丫,用一个更为正面的观念去取代盘桓心中的恶念与情绪,让我们停止自怨自艾,使得善的愿望与感觉先流向我们,这便是慈心。
进而,我们把慈心放大,将同样善的愿望指向我们的家人、老师、朋友甚至敌人,乃至万物众生,此即无量慈心。为什么要把慈心指向我们的敌人,不正是他们引出了我们内心的恶念吗?在禅修期间,内心生出的各种情绪中,嗔狠是最具破坏力的,愤怒会让我们无法继续安坐,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跳起来。把慈心指向敌人,是平息嗔恨的良方。作者说“对付敌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去克服他们的问题”,这或是解决敌人对自身困扰最彻底的办法,它们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向我们求取什么的需要,但没有足够的修行与能量,也许很难做到,对于刚开始的我们来说,以正念观察我们的情绪,保持对呼吸的持续专注,便可以了。
在面对自我的困扰之外,我们还会因为禅修之艰难而心生畏惧。当某天我们通过洞见了解了当前自己面临的所有困境,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厚墙,或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而且它还是我们在世上生存数十年方搭建起的立足之地,通过很困难,因为我们不得不亲手拆毁之前塑造的一切。此时,我们应当看见,佛陀与其众多弟子,以及在我们之前的无数先人,已经通过了这条路,它不是难以企及的,这里再次使用上座部的窍门,对自己说(以下为摘录):
我即将踏上佛陀及其伟大神圣的弟子们曾经走过的道路,懒散的人无法遵循这条路。愿我的精进获胜,愿我成功。
禅修是孤独的旅途,我们会遇见各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和念头,牢记我们坚持的原因:开发正念、抵达觉知,遭受苦难不是我们的目的,用决心支撑住你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明确当前遭受的种种只是经过,我们终能抵达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