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五千 2025.2.10日志#
1.听樊登讲书《深度工作》,这是第3遍听了,依然很喜欢。我可能还会听第4遍,第5遍,第6遍……
【1】荣格的塔楼,乔布斯的禅室
它们都是一种深度工作的环境。原来成大事者,都有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的经历。
那么什么叫深度工作?书中有一个定义: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家里的书房、苏州湾中心的大境书店、学校的工会活动室和图书馆,它们都可以成为我的“塔楼”、“禅室”,让我沉浸其中、深度工作。
【2】心智残疾
听着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在手机的打扰之中,就是时不时地要看一下电子邮件,时不时地要看一下手机,时不时地看一下微信上有没有人回短信,长此以往,你的大脑会形成一种疾病,叫作心智残疾,就是真的会形成大脑的残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这样习以为常的事,竟然会导致心智残疾,想想都可怕。这就是手机时代的代价。
还好我不是这类人,虽然我对手机也有某种程度的依赖,但是当我深度工作时,我会将手机扔在一边,进入与手机隔断的专注做事状态。
我还喜欢在地铁、高铁上,侯车的间隙……听书、看书,能把这些“非时间”用起来,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3】四种哲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控制对手机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本书里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四种哲学,只要你选择其中一种哲学,并去行动,你也能够像荣格一样走进一个阁楼,能够像乔布斯一样走进一个禅室,认真地去思考,专注地去做事。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这四种哲学的提炼,很后悔没有早一点运用它们。之前听的时候,好像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这四种哲学分别是: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记者哲学。
这四种方式都是不同的深度工作的哲学。你可以选一个,你是禁欲的、双峰的、节奏的还是像记者这样?我现阶段可能会选双峰哲学。
然后接下来就要做到习惯化。当你选好了一个哲学以后,你要把它变成你生活的习惯,就按照这个东西去做。在一开始的多天或者是一个月之内,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你要跟自己拗着干。但是一旦过了这些天,它成为了一个习惯以后,你就轻松了。所以挺过这一段,你就会发现,它变得不再很累。
总之,这本书的作者号召我们成为深度的智人。
今天听完这本书,我做出了一个改变:
我把手机上的腾讯、爱奇艺app都删了。
另外,由于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我在淘宝上下单买了它。明天应该就能收到了。
我很期待我读这本书的感受,跟听樊登老师讲这本书的感受,会有怎样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信息差?
2.谷里书院,我来啦!
今年谷里书院的暑期研修我报名了,同时也报名了教育行走。年前参加张文质写作研修班,发现很多优秀的小伙伴都参加过谷里书院的研修,而且对其评价很高。所以,我也心之神往。
前几天我跟谷里主办方建议其研修时间跟教育行走错开(教育行走每年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去年两项活动的时间重叠了。没想到主办方竟然真得听取了我的意见!所以,今年这两项活动我都可以参加啦!爱读书、爱写作的小伙伴听到这个消息应该都会很开心,再也不用纠结到底报名哪一个啦~
没想到我不经意的做法,竟然变成了一种“善举”。这种感觉真好!
谷里书院的工作人员,愿意听取一位普通老师的反馈和建议,更增添了我对谷里的好感,也让我更加期待这次暑期与谷里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