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钟同学
《肖申克的救赎》在整个电影史上都堪称经典,当年虽然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角逐中惜败给了《阿甘正传》,但是,多年以后在豆瓣电影评分高达9.7分,比《阿甘》的9.5分还要高。如今看来仍然深受大家喜爱。
我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以前也至少看过2、3遍,这次为了参加社群活动,又特意买了某视频网站的会员,把整部电影重刷了一遍。说实话打卡之前,我是很难想像看一部电影还能看出21条不同的人生哲理来的。毕竟,以前看电影无非是——动作片看看武打动作、科幻片看看特效、感情片感动一场(好一点的可能哭一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参加了这次感悟打卡,让我对电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看电影这件事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原来看一部电影还可以这样拆着看,还可以先提出问题来看,这样的方式,整部电影看下来的收获,简直比过去十几年看的所有电影带来的收获都要大。
这种带着问题看电影,将电影拆解成片段的观影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以前看电影基本也就图个乐,对电影的好差评价也只流于表面,像这样把电影拆解着欣赏,简直就像是跟着导演将电影重拍一遍的感觉,太赞了!
当然,电影本身带给我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一、坚持的力量和长期主义
“坚持”可以说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神秘力量之一,安迪用19年的时间,仅凭一把小锤子就挖了一条隧道,这简直就是奇迹。不仅如此,他为了建设好一座图书馆,连续给州参议院每周写信长达12年之久,这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魄力,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换作别人,不要说参议院在第6年的时候给了一些旧书和200美金,仅仅连续被拒绝后,能不能坚持一年半载都难说。
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但是如果需要为此长期坚持做下去,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一到的,哪怕是一件小事。
听过这样一个关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小故事:
柏拉图年轻的时曾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只让学生们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以后每人每天重复甩胳膊300次。所有的学生都笑了,表示这也太简单了。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都有谁这一个月都坚持甩胳膊了?在场的90%的人都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了同样的问题,结果这回坚持下来的人只有80%了。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告诉我,谁坚持每天甩胳膊运动了?”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
看看,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甩手动作,只一年就几乎没有人能够坚持下来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这么多学生,人们只记住了一个柏拉图的原因吧!
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能坚持到后天的人又有多少呢?
二、榜样的力量
安迪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用行动告诉了监狱里所有人,只要心怀希望,希望就会存在心里,脑海里,不会被人夺走。安迪给所有人树立起了榜样,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星主萧大爷搭建了这个平台,汇集了如此多优秀的朋友,朋友们愿意跟随大爷学习,大爷也是我们的榜样,带领着我们一点点进步;同时跟群里这么多同频的优秀的朋友进行思想的碰撞,也让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众群友都值得我学习。
三、延迟满足
看了助理小姐姐推荐的一篇关于“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救赎了什么”的文章后,让我对电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文中对电影和原著的区别做出的说明,原著中安迪在挖通地道后,并没有直接越狱,而是再等了8年,这让我大为惊叹。挖通地道本来已经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能这么沉得住气呢?我想唯一能解释这一点的就是——延迟满足吧!为了让自己出狱后生活有更好的保障,为了能拿到典狱长更多的犯罪证据,不惜再等8年?
这应该也是很多人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吧!
四、尝遍人间烟火,依然相信人间值得
安迪从一个成功的银行家,到被冤枉而深陷囹圄,到了监狱不仅受到狱警的威胁,还受到三姐妹的摧残,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每一件事都对他这样不公平,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反而一步步让自己变得强大。他的内心始终向着光的方向,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尝遍了人间烟火,却依然相信人间值得。
五、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看三姐妹那群乌合之众,如此卑劣,下场也就会那样惨烈,而瑞德一行人跟随着安迪,不仅能有书看,有动听的音乐听,还能拿到高校文凭。
有一个理论是这么说的: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就代表了你的个人水平。所以,跟优秀的人做朋友,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继续努力,坚持跑步、坚持读书,跟着优秀的大爷的步伐,坚持长期主义,慢慢变成更好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