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好学”是《论语》中常见的词,孔子认为做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好学, “好学”指向的内容是“道”。这样一来,“笃信”指向的内容也应该是“道”,后面的“守死”指向的内容也应该是“道”,善道指向的内容也应该是“道”。
所以,原句内容应该是:笃信(道),好学(道),守死(道),善导(道)。这是“从信到学,再到守,再到导”的层层递进关系。先要信道,然后学道,后来要与道融为一体,最后,还要善于弘扬道。
在孔子眼里,追求“道”必须主动选择“有道”的环境。要想做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就必须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在一个正常的邦国里,还要看君主是否有道,做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