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断舍离概念及其应用。在书的前言,作者对断、舍、离的概念的描述为,「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当然,断舍离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书的前言,作者说,「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读完《断舍离》,就书本阐述的核心观念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来看看书中有那些核心的语句吧。
【1】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2】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
【3】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筛选的过程。
【4】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
【5】断舍离的含义就是,(机制)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6】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
【7】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8】断舍离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9】断舍离是以不断地循环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
【10】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11】你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12】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13】一旦开始使用,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14】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那些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
【15】要说断舍离是从哪里开始入手的,其实就是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让自己变得快活。
【16】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17】先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
【18】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
【19】最初的阶段是「舍」,要彻底地筛选物品。
【20】断舍离还有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
【21】并非物品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判断失误才导致物品冗余堆积,导致自己行动困难。一切的错误都源于自己的感应能力出了问题。
【22】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是有用。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23】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就一头扎进商家的陷阱,做出何种看着占便宜其实是吃亏的傻事。
【24】「断」的闸门承受着物质的压力。「舍」的闸门上布满「扔不掉」的铁锈。
【25】觉得多长一段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存在。
【26】一个家庭的运气,可以从物理上看出来。
【27】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
【28】为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的事情花钱,说到底不过是虚荣罢了。
【29】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30】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堆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己被否定、自卑的能量。
【31】我们所居住的地方会投射出我们自身的状况。
【32】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33】不仅污物堆积如山,其他让家里变成不洁物的囤积所的东西比比皆是,是让空气变得污浊不堪的罪魁祸首。
【34】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至于「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
【35】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记在心。
【36】在断舍离里,「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37】自己态度的转变,也会带动周围人一起发生变化。
【38】(相术)通过看得见的世界中的信息,判断藏于表象里面的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的状况。
【39】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完全可以通过表情、姿势等外在的表现看出来。
【40】根据此时此刻能挤出来的时间多少来计算场所,因此,就算再忙也可以从今天开始断舍离。
【41】滞留在房间里的东西是「良心不安与担忧」的象征,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断舍离认为,在物理上清除这些东西,会对潜意识的改善起很大的作用。
【42】扔掉多余的信息,就能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43】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也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44】断舍离就是一个不断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5】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46】在头脑里进行整理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然后就是当下这一时间轴。
【47】根据此时此刻能挤出来的时间多少来计算场所,因此,就算再忙也可以从今天就开始断舍离。
【48】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49】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减少」。
【50】断舍离的最终的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
【51】资源回收系统能够比现在更先进,让物品循环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这也是断舍离的目标之一。
【52】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53】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味。
【54】断舍离会使用「相」的概念,而自立、自由、自在就可以说是物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
【55】如果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关键词是「每次」。
【56】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57】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足够强大。
【58】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并非是想当然就能决定的,而通过这种排除法,能够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59】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60】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
【61】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62】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63】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64】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