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思维可视化,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形象化。解决思维可视化的最佳方法就是形象表达。
形象表达的前提是要具有结构思考,结构思考的有效输出方式是形象表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形象表达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做PPT,做PPT最忌讳的是大量文字的堆砌,文字堆砌型PPT给人的感觉就好比去看电影,坐了半个小时演员不出来,只有剧本在荧幕上循环滚动播放。
形象表达是在结构思考的基础上用形象表达方法去呈现方案,即结构思维形象化、可视化。
形象表达的解决方案最佳解决方案是结构罗盘。结构罗盘从内到外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配”关系、“得”图示、“上”包装。
这是把金字塔结构图以清晰全面且形象的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三个步骤。
一是“配”关系。要明确要素之间的关系。
将金字塔结构各分支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归纳整理出4种模式16种关系。可以根据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寻找并匹配适合的关系。
二是“得”图示。要根据关系选择匹配的图示。在上一步“配”关系中,已经明确了不同关系下应该运用什么图示。这一步很简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按照上述关系分类的图示库。这个图示库不能把所有图示都一一展现,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典型图式作为参考。
三是“上”包装。要点包装更容易记忆。通过对要点的语言包装,可以让对方更容易记忆。“上”包装的任务是尝试将已经搭建好的一级目录,通过简化、类比、整合和引用的方式进行包装,让对方更容易记忆并接受你的观点。当你表达的时候。对方的思维一部分用于用于接收信息,一部分用于找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一部分用于理解记忆所学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将准备传递给对方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再加上前面搭建的结构,一定可以让对方轻松愉快地记住并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炫耀、宣扬自我,而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容易记忆和清晰明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研究的思维可视化课题,也可以参照以上的规律来实施。
在思维可视化课题研究中,我们梳理出来思维可视化的六个支架,也叫六维风车模型。
这里面我们应用了结构罗盘中的“配”关系、“得”图示。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六维风车支架。
接下来我们要在“上”包装这个环节下功夫。如何把这六个支架包装的更科学、更新颖、更具有创新意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讨的重点问题除了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再次使用结构罗盘如何化解二级目录,虽然我们有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个初步的思维框架,但是还比较粗略,体现不出来共享,并不一定都适合每一维度支架。下一步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点我想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和学生的行为,再次优化,再次重组。以期达到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