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因企业类型和出口货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及相关比较:
生产企业
- 计算公式: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 退税与缴税比较: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是在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上,对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政策。先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然后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最后对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税。所以退税额不会超过之前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外贸企业
- 计算公式: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出口退税率。
- 退税与缴税比较: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是按照购进货物的不含税金额乘以退税率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退税额不会超过其购进货物时支付的进项税额,也就是之前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数额比对
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申报时,会在退税申报系统中录入相关数据,系统会自动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应退税额。企业可以将计算出的应退税额与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进行比对。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可以通过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资料获取。如果应退税额小于实际缴纳税额,说明企业有部分税额用于内销货物的抵减或缴纳等;如果应退税额等于实际缴纳税额,说明企业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全部得到了退还。
出口退税的计算较为复杂,且政策可能会根据国家经济情况进行调整,企业需要准确把握政策规定,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计算和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