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天的抖音平台上刷到了一段短视频:一匹枣红马陷入泥潭,泥浆包裹到马肚子上边,它已无力自拔。视频中没有见到马的主人,看来他因无计可施而放弃。
细看泥潭中的枣红马,只露着马背和马头及扬起的半截脖子,不知它陷入泥潭多久,更不知它在里面拼命挣扎了多少次,看它的眼神和表情,知道它彻底绝望了!
假如那匹马会说话的话,一定会大喊“救命!”一定会绝望地哭嚎;假如那匹马有思想,它会想念家人,想起往日的辉煌,也会悔恨自己粗心大意走错了路,落到这般下场。
它扬着头,把半闭的眼晴再次地睁大,它看到了三匹骏马和他们的主人,从泥潭边路过。它已叫喊不出来,只能长吸一口气,用肚子把包裹的泥浆往外撑开一些,再借着呼气和泥浆挤压腹部的力量,从口鼻发出特异的响声,这是求救的信号,这是最后的一丝希望。如果路过的人没有发现它,马的命休也。
骑马路过的三位汉子发现了陷入泥潭中的马。他们下马,把自己的马拴好,如果自己的马见到陌生的马跑过去,那就麻烦了!
三位汉子看到处在危境的马,触动他们善良的心,虽然心怀怜悯,但是他们沉着冷静,运用智慧,在千方百计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只见一位汉子把手伸进泥浆,抓了一把泥,攥了一攥,分析泥沙的比例,确定一下它的粘合度,如果泥浆粘性越大,拯救的希望就越小。
三人商议后,决定采取“生命对生命的引导,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生命对生命的唤醒”的激励方式来拯救,胜败在此一举。
他们把马群赶来了,几十匹骏马围着泥潭奔跑。赶马人的呼喊声,马蹄的“嘚嘚”声,马鸣的“嘿嘿”声,传递给落难的马,在落难马的心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泥潭里的枣红马,眼睛睁得越来越大,耳朵支楞起来,脖子在扬高,呼吸在加剧,只见它发出一连串的呼啸,“嘿嘿嘿嘿嘿!”前腿在嘬紧的泥浆中腾出,但是,它又落回原位。
绕圈的马群奔跑得更快了,嘶鸣响彻云霄,那是爱的呼唤!那是激励的力量!
经过第一次尝试,枣红马有了信心,它应和着马群的嘶鸣,一次又一次地前腿腾起,后腿用力前蹬,身子一扑一扑地、腿一刨一刨地在泥浆中前移,泥浆越来越浅,马身越露越多,终于上岸脱险,加入马群中。
马群的影响力太大了!枣红马的觉知力太强了!激励产生的力量让我感到惊讶!
受到激励产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有人说,是正常力量的3—4倍。要我说,受到激励产生的力量是“魔力”,或者说是“疯力”。我记得读小学时,村子里有一个中年男子,由于受精神刺激而“疯”,我们那又叫“魔症”,一发病,三四个人都很难控制住他。如此说来,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力量是正常时的3—4倍,还是比较贴切的。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奖励的,有批评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发生超乎寻常的效果。而马群围着泥潭奔跑嘶鸣,就是间接的精神激励方式。
人生路上有时就像陷入泥潭不能动弹的马儿。真正能帮助我们的就是对方的引导、影响和唤醒,也就是激励。所谓激,就是激发内心的潜能;所谓励,就是鼓励自信的能力。但是,激励终归是外因,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觉知。对于装睡的人,或者是心死的人,是唤醒不了的,激励也就不灵验了。
不管怎么说,在工作、学习、教育子女和人际关系上,还是多一点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