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必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缺,陈修园曰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水造成的病,脉都是沉小,沉代表病在里,小脉的话,代表阳气比较虚。少阴症的时候,《伤寒论》的提纲证,脉微细,但欲寐。所以,但欲寐,脉微细,是少阴症。沉非常小,属少阴。
脉如果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是麻黄附子汤,脉浮,是杏子汤。这两个汤方差异在哪里?差异是一个有浮。
麻黄附子汤的时候,麻黄在经方里面麻黄除了被称为青龙以外,麻黄叫做返魂汤。就是这个人已经阳不够了,我们就用麻黄硬把阳叫回来。
病人是水病,如果要发汗靠杏子汤,脉沉的话,里阳不够的时候要用麻黄附子汤来壮里阳。
这个条辨分两个方子,一个是表,有水气,表要发汗,要发表汗的话,麻黄和杏仁,陈修园说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是不对的。这个杏子汤方失掉了。麻杏甘石汤是用在肺里面有燥热,有渴,有喘的时候要用的。如果有喘又有表实,汗透发不出来,又喘咳嗽又发黄,肺里面热,加上胃口没有,麻杏甘石汤加上桂枝生姜红枣,就是大青龙汤。所以才会有这种辩证出来。这里讲杏子汤怎么会把喘跟咳嗽加进去呢,所以陈修园说的麻杏甘石汤是不对。
在经方里所有用到麻黄的时候,当我们要用麻黄去发汗的时候,我们会加杏仁在里面,因为麻黄是要发肺里面的汗,肺里面的津液,加杏仁,这两个是等量,你只要麻黄跟杏仁配在一起是等量,你麻黄用得再重,病人一点事都没有,这就是杏子汤的来源。
所以当我们发现病人是水为病,脉是浮的时候,宜杏子汤。当水为病,脉沉小的时候,我们知道是里病,就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所以这两个处方,一个是用附子,一个是用杏仁。不用加石膏下去了。
回头我们看少阴症的时候,少阴症,脉微细,但欲寐,为什么微细,就是水,是寒水,又不是很大的水。寒水把血脉包住,就是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被寒水包住,所以脉变得很小。麻黄附子汤的麻黄不是发汗的,是利尿的。之所以可以利尿出来,是因为阳。所以一个人阳虚的时候会有屯水、积水,阳不虚的时候,阳足的时候不会有积水的现象。
从这些条辨里面,回头我们想想看,什么时候会需要用麻黄,从这里我们再回头可以看到当初遗失掉的《胎胪药录》在写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