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破,微光还带着丝丝寒意,我便早早起床,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化之约——楹联年会。简单洗漱后,怀揣着雀跃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年会的旅程,选了最寻常的11路公交车,晃晃悠悠地驶向目的地。
在洹园站下车时,离年会开场还有整整一个小时。时间充裕,我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洹园,想趁着这片刻闲暇,探寻一番园内的古韵。刚踏入洹园,就像闯进了一座楹联的宝库。
那些楹联,悬挂在亭台楼阁、廊桥水榭之上,每一副都是珠联璧合的佳作。撰者和书者,皆是安阳赫赫有名的文化名流,他们将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悟,统统倾注在这一方方楹联之中。
吟咏这些楹联,内容多围绕安阳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展开。有的气势恢宏,让人仿若穿越千年,见证了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工整严谨,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都透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还有的飘逸洒脱,读来只觉心胸开阔,仿佛世间烦恼皆可抛之脑后。再看那书法,或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或具颜筋柳骨,刚劲有力;或藏锋逆入,含蓄深沉,每一种笔法都与楹联的意境相得益彰。细细品味,联中的情感也是丰富多样,有沉郁雄浑的历史感慨,有清新俊逸的自然风光描绘,还有对往昔岁月的慨然长叹。
正门的中联写道:“洹上阅古三千载,几多惊天动地事;邺下论今八万里,一幅海晏河清图。”站在门前念起这联,瞬间被带入到安阳悠悠三千载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兴衰荣辱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再看如今的盛世,又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南侧门联“剪取洹河一湾水,画成园林四时春”,寥寥数语,就将洹园的灵秀与四季的生机盎然勾勒出来,让人不禁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北侧门联“邺水朱华思七子,行山皑雪忆三曹”,充满了对建安风骨的追忆,仿佛能看到当年文人墨客们在这片土地上吟诗作对的盛景。二门联“名园跨水迎晨夕,佳客携尊说古今。烟竹挹西山爽气,水泉聆东海涛音”,更是将洹园的雅致与人文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晨夕交替间,文人雅士相聚,谈古论今,那份惬意与自在,令人向往。
在这一园的楹联中穿梭,我的心被浓浓的乡情填满。这一掬乡心,这一抔乡土,这一襟乡愁,只有静静流淌的洹水知道,只有它懂得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怜惜着每一个眷恋家乡的游子。洹水悠悠,无声无息地向东流去,带走了岁月,却留下了这满园的文化瑰宝。
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了十时,我带着满心的沉醉与回味,走进年会会场。会场内早已流光照彩,一副恢弘大气的楹联映入眼帘:“龙岁已描千迭景,蛇年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学会成绩的生动总结,更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让人心潮澎湃。
近11时,会员们陆续到齐。程清明会长走上台,开始进行总结讲话。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去一年学会活动的回顾,那些一次次精彩的楹联创作、一场场热烈的文化交流,都在他的讲述中鲜活起来;也有对未来的规划,激励着每一位会员在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行。随后,便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那些为学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们走上领奖台,他们手中的荣誉证书,是对他们在楹联领域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最后,大家齐聚一堂,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对楹联文化热爱的见证,也是对未来更多文化盛宴的期待。这场楹联年会,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安阳的文化长卷中,熠熠生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