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自驾首游,源(缘)起竟是锦州的义县奉国寺。于是,南下的路线便是第一天暂驻四平,第二天经彰武抵义县,夜宿锦州。
稍微熟悉解放战争史尤其是三大战役的朋友可能会不难发现,这条行进(军)路线,多少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即东野,后来的四野)当年的挥师南下有些重合。四战四平,攻克锦州,近八十年后再去寻访故地,巡弋战场,自是别有一番硝烟散去后的凭吊意味。当然,穿插拜谒奉国寺木构佛堂与广济寺砖砌佛塔,仿佛尚能听闻几许来自辽金古韵的悠悠回声。
乍一步入四平战役纪念馆的展厅,七位东野指挥员的群像赫然在目。居于C位的自然是101首长,人狠话不多,多疑亦多谋。其余六位分别是肖克、李天佑、洪学智、黄克诚、韩先楚和邓华。据先前的图片循迹,曾经的雕像陈设是四位,不知何故。
总而言之,四战四平街的争夺与拉锯,牵扯了太多军事、政治乃至道义心理上的博弈,其某些既往开来的论断,显然已经超越了战争本身。
从解放战到保卫战,从攻坚战到收复战,不论处于攻势还是守势,不得不付出的伤亡代价总是无比沉重。这一点,从主席电文中指示的“化四平街为马德里”就不难看出。
东北民主联军(东野前身)在四平之战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战略要地四平。至此,东北国民党军被全部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孤立地区。
应该可以说,艰苦拿下并牢牢掌控住四平,为后来赢下辽沈战役这局大棋,是一场举足轻重的奠基。
初到四平,去吃熏肉大饼当是不二的选择。在“李连贵”和“国营铁东”之间,我偏信网(坊)间饭圈儿的推荐。无服务,无环境,但就是美味实惠,或许这是东北民间“老字号”小店儿一水儿的特质,好的地方不容辩解,差的方面昭然若揭。
一个人开车稍有辛苦,东北老爷们儿喝酒点俩退一,实在有些丢人。熏肉虽瘦不柴,夹入新烙的面饼干香弹牙,咸中有味儿。果然,贪吃了东北版“肉夹馍”,才导致库容骤降,仅灌下一瓶金士百纯生便超量拒载了。
在四平小住一晚,第二日早早启程。义县奉国寺的感召,让午间的困意都化为乌有。冬日暖阳下的辽西大地,闪着金光,映着喜庆。
奉国寺外山门本就不大,地处临街让门前不那么宽敞。可步入院落撞见内山门,你的感觉可能是迷你、袖珍、还有精巧。这大概是我走过的有名气的古寺里,最低调内敛、最微缩渺小的门庭了吧。
因此,当你来到大雄殿前,被这座中国古代建筑遗存中最大的单檐木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所深深震撼时,大概率会置疑刚才的内外山门归属有误。更为震撼的是,殿内供奉7尊9米以上的大佛,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过去七佛”并坐,世界罕见。
我们虽不礼佛,却也虔敬地在奉国寺盘桓了一个半小时。直到腹中饿得报警,才想起午饭没吃。事先搜好的“懋楼饭店”就在附近几百米开外,小县城随便扎进一条小街,只要不挡害就不算违停。
清真饭店好点餐,扒胸口、炒青菜,再加一份儿烧麦。味道嘛,除了稍咸啥毛病没有,马上光盘,尽快撤离。
临别之际,顺不顺路也要去“辽西故道”上的义县老站转上一转,抚触岁月,感受沧桑。
出发的前夜,龙江飘雪。跑了一段儿京哈高速,撒下的溶雪剂便让车身甩满了泛白的尘灰。在义县出城拐上阜锦高速的前几个路口,恰巧遇上扎堆儿的一排洗车行,索性给坐骑洗个澡再干干净净进锦州城。
当夜的一顿锦州烧烤必不可少,宁可饿着肚子多等一会儿,也必须去排队打卡“老白烧烤”。原味羊肉串地道,特色烤青虾鲜美,在烧烤风味山头林立的东北,能有两样儿烤品打动老乡,已经不错了。
深夜小酌,昏沉入睡。凌晨转醒,清晨难寐。干脆唤妻早起,去渤海湾静观旭日。
冬日的海滨,绽裂的冰面像极了家乡的湖岸,如果不是定位渤海湾,恍如梦回童年冬日的故里。
海天一色的幕布上,一艘白轮船恰到好处地伫立,船是绝妙的点缀,背景是上佳的铺陈。
匆匆吃过自备的早餐,下楼退房后驱车直奔古塔公园,也就是广济寺古建筑群景区。
这处集合了佛家寺院、天后宫、关帝庙及昭烈祠的古建所在,着实令人大开眼界。整齐中裹挟着混乱,混乱中演绎着和谐。
与紧凑错落的庭院相比,傲然矗立的广济寺塔自是神韵不减,威仪不凡,既相得益彰,又独领风骚。
来到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肯定要观瞻一番。辽沈战役不仅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首秀,更是四野秣马厉兵、北战南征的得意之作。彼时鏖战冰天雪地的百万雄兵,正是趁着锦州报捷的高涨士气挥师南下,战平津,克中南,一路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海南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我面对纪念碑、雕像、锦旗和奖状,胸中澎湃的满是奠祭先烈、缅怀英雄。打赢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继而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占据上峰。这是解放全中国的序曲,这是建立新中国的基石。
伟哉!辽沈大地。壮哉!东北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