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149(子路)|正己而后正人

始终在路上IP属地: 北京
0.775字数 553阅读 204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重点所在,也是孔子所说名言——“政者正也”的引申。主要是对领导人的要求。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春秋》责备贤者”的惯用语。这是说明孔子作《春秋》的主要宗旨,是为了时代的衰颓,社会风气的败坏,尽他对于历史的责任。他并不苟责一般人,因一般人大都是盲从的,听命的;他责备的是领导者,当权者,或者有道德学问而负这种责任的贤者。倘使这些人搞错了方向,会导致历史的重大罪过,因此《春秋》以中正责备贤者。

        《论语》中这里的观念也是如此,解释为政的道理在于先求自正,后来曾子《大学》的正心诚意等一系列思想,也是孔子这一观念的引申、演绎。到了南宋,真德秀著《大学衍义》《心经》《政经》等书,就是强调这个重心给帝王和领导者看的,所以唐代以后,用《大学》《中庸》的正心诚意思想,作为领导人必然的修养,也是根据孔子这里的思想。

        这里在文字上的解释很简单,政就是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这句话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假如本身公正,去从政,不必讲,当然是好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要正己才能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作榜样,那怎么可以辅正别人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查看连载目录
3人点赞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简书APP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
总资产3,356共写了41.7W字获得3,511个赞共2,392个粉丝
文章来自以下连载
22.6W字170,432阅读53人关注
从古至今对于《论语》的解读甚多,给人以启迪,但也有的解释有失偏颇,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却有独到的见解,今吾读之理解,将其重新整理成章,与大家分享品悟。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