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一位高校辅导员告诉大家如何打造自己的IP。感觉很有意思。
(一)ip超越部门
这位老师说,自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把自己的公众号建立起来,把自己的管理分享出俩,最后成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了上百场的分享,名声大噪。
(二)如何打造自己的IP
老师的想法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先是围绕教育部的要求,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然后又开始创设自己的管理课程。这种课程,最后成就了这位老师。
雷军最近的一次演讲也让我感觉效果非常好。他说自己造成,先是确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然后找到了保时捷进行全方位对比。他要在自己的车上进行100项左右的第一名。果真,第一辆车就已经卖的非常好。
如果你想成为课程专家,那就对标课程专家。如果你想成为讲课能手,那就对比讲课高手。如果你想成为赚钱能手,就去找谁最会挣钱。然后,研究他的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感觉很多老师,一辈子忙碌,毫无收获,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或者说没有产品思维。我们在成就别人的过程之中,也要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刚入校的时候,我们可以研究学生,研究课例。等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研究课题。水平再高一点,我们可以成为课程专家。一定要打磨好自己的产品啊,没有产品何以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学生们是不喜欢说教的。语文课上,几位同学的表现不好。有的学生故意弄出动静,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不管他,声音会影响其他人。管他,也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学生实在是会顶撞老师的。找家长,孩子是这个家庭病得最轻的那一位。管孩子的家长,不需要太多的沟通。不管孩子的家长,沟通几乎没有用。这个时候简单的说教是没有用。简单的说教,哪种学生都不想听。哪种家长都说不通。这个时候,要有一种“产品研发”的理念。一定要把这种说服的过程转换成课程。这就是议论文的教导过程吧。
我们课堂上的说教,就是论点。要把这个内容进行验证,然后说给学生和家长听。或许仍然是失败的,但是应该比单纯地讲解效果要稍微好一点。同时这个设计,也是我们可以反复使用的课例。甚至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产品思维”的体验。文章,也是产品的说明书。
我们反复备课,为什么很难有成就。手写教学设计,其实是阻碍老师进步的。或许,有人就不想让你专业,只要不断给你制作麻烦,就能阻止你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