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坏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童年的经历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和恋爱方式,有助于自我的改善和提升。
图片
一、依恋期,婴儿出生到一岁半。
从母亲子宫到这个世界,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主要的就是生存,对母亲的依恋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的依恋不能得到满足将会造成婴儿心理上的伤害,并伴随一生。
1、依恋型儿童
每位母亲对孩子的需要做出的反应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特别是遗弃恐惧,因为母亲在孩子生理或是情感上给予的需求不同,就容易感受到不安全感,愤怒感,导致孩子情感和心理上的不愉快、伤心、满足相互的交替出现,容易形成爱和恨的矛盾情感,就有了依恋型儿童。
依恋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中得到改变所以就会伴随终生,所以成人后也会寻找这种需要,在恋爱、婚姻上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女性经常说: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身边。带有强烈的占有欲,这也就是很多夫妻吵架的原因,就是因为早年对母亲怀有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2、回避型依恋
当遇到情感冷漠的妈妈,就是对婴儿的不喜欢,不愿意抱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的孤独感,看起来就是个懂事的婴儿,看起来很独立,实际在不断的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惧与他人接触,导致回避型儿童的出现。
成年后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显得非常独立,所以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跟依恋型的人有缘,但是确定了亲密关系后,因为过多的亲密接触导致的痛苦会一点点的浮出水面。
二、探索期、分离期,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
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慢慢的对于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烈,开启了人生的探索阶段,一方面需要离开母亲,一方面需要母亲的呵护,这种不安全感也会不断的出现,心理矛盾感加强。
所以这个阶段跟依恋期的心理表现是一致的,也会出现依恋型和回避型的人格特征,也是需要父母不能过于重视,也不能过于放手,既要满足孩子一定的心理需求,也要放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
图片
三、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阶段,三岁到七岁之间。
孩子体验了新的现实解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开始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了。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一下两件事。
1、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和稳定、持续他人形象。
2、确定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如果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或是有被羞辱的恐惧,那么孩子成人后经常表现的就是古板、顺从、强迫性竞争等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到ta的婚姻和亲密关系。
心理学角度仅仅从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格不同类型的解读,并非所有人都是不变的,每个人的成长阶段不同,都会对未来有影响。这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