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122期“融”主题】
电影《出走的决心》真实事件改编。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离开家庭、孤独上路,自驾远游,找寻自我的故事。
电影中,李红在出走前,发生了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那是孙大勇和女儿、女婿三人春风得意的晚餐时刻。
他们坐在饭桌边相互恭喜,其乐融融,只有李红在操劳忙碌。
三个人细数各自的喜事——
孙大勇乒乓球赛得了奖,女儿转了正,女婿升了职……庆祝背后,是李红依然被默认承担家务、照看外孙的隐形劳动。
他们将李红排除在外,视她的牺牲为理所当然。
在至亲家人举杯相庆的时刻,李红扭了腰,独自坐在一边没人注意到,她平静地对家人宣布,“你们的事我不管了啊,明天我就走!”
看懂这一幕的人或许能明白她崩溃的原因,但更扎心的是背后冷峻的人生真相——
每个人都终将孤独,立场不同,再亲的人也不会感同身受
女儿在笑逐颜开的那一刻,也选择了遗忘。
这才是压垮李红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终于确认自己长期被家庭系统“工具化”的结果,也有女儿的参与。
平心而论,女儿已经尽量理解母亲。
在李红诊断出抑郁症后,她陪伴母亲积极治疗,阻止父亲过分的言辞。
不过,一旦面临自己求职、孩子健康时,女儿的矛头就会调转过来,要求妈妈让渡自我需求,参与对母亲的“压榨”。
正是女儿也作为既得利益者,不能体谅她,反而在孩子脚踝的事情上居高临下参与指责压时,李红才看清一个真相——
她终将孤独,没人能体会她的困境,立场不同,再亲的人也无法感同身受。
所以,孤独的根源,不是物理上的疏离,而是情感上的“不被承认”。
看清这一真相也让李红终于挣脱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决心出走。
正如《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所有的灿烂,最终将用寂寞来偿还,孤独前可能是迷茫,孤独后便是成长。”
婚姻不是逃离的终点,梦想才是
李红选择孙大勇的初衷是从原生家庭逃离。
当上大学的梦想被父亲掐灭后,她对独断的父亲,沉默的母亲彻底失望。
为了逃离,她忽视孙大勇的很多问题,小气,登门只带四块点心;话不投机,一个说下雪好看,一个说下雪天冷……
李红将婚姻视为逃离的出路,却陷入另一重困境。
她的婚姻充斥着权力不对等:花销AA制,家务孙大勇却悉数甩给李红。
这种情感剥削式的夫妻关系,没有让婚姻未成为李红的避风港,反而成了吞噬她自我意识的黑洞。
起初,李红还充满活力,会买花瓶,虽然被孙大勇指责说,“都下岗了还乱花钱”,她也靠着扫大街挣得工资,烫了头发,买了假花……
但长期处于压抑关系中,个体会逐渐丧失自我认同。
孙大勇将煤气灯效应用得炉火纯青,一次次的语言暴力,不断贬低她的价值,否定她的感受,才是李红抑郁根源。
最初支持母亲出走的女儿,承接女性职场压力的同时,也将育儿责任转嫁给李红。
所以,婚姻从来不是逃离的目的地,梦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