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家庭教育又增加了一项让父母头疼的难题,那就是手足矛盾。家里有两个孩子或多个孩子的父母估计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手足之间吵架,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处理更恰当一些呢?
父母在孩子们争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偏向更小一点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力气小,在心理上也相对幼稚一些。但是父母的这种处理方式会让两个孩子的矛盾激化,他们会觉得父母在偏心。其实这时候如果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没有危险性,父母就可以用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我不会参与到你们的争吵。
但是如果孩孩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争吵得厉害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们分开到两个房间里先冷静冷静。一般在冷静之后,孩子们也会少了再争吵的想法。很有可能出来之后就已经忘记了之前争吵的事情,很轻易地就轻易地就能和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拿其中一个孩子跟另外一个孩子做比较,虽然说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是这种比较会让孩子感到不满,觉得父母只看到了对方的长处,而总是忽略自己,比如说“你看你姐姐多勤快,天天做家务,再看你,懒得不得了”,或者说“妈妈不在家,你要听姐姐的话。”还有“弟弟那么小,都知道怎么做,你都不知道,不会多动动脑筋吗?”这些话一旦说出来,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让手足之间发生矛盾的频率更高。
父母可以适当的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多一些互动,比如当两个孩子一起做一件调皮捣蛋的事情,或者是在家里自己搭场景做一些互动的小游戏的时候,虽然会把家里弄乱,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合作的机会,这样孩子们之间会更加包容,更加信赖,彼此的关系也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