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公元272年。
这一年是西晋泰始八年,在位的是开国皇帝司马炎。
但实际上在南方还有东吴政权同时并存,全国尚未统一。
两国围绕长江天险展开争夺,西晋合三国时期魏、蜀之国力,司马炎又革新政治,振兴经济,综合实力上相较东吴占据明显优势。
东吴末帝却是暴虐治国,多猜忌,施重刑,穷兵黩武,多次组织北上伐晋。
这一年8月,东吴这边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大将突然被宣召回朝,“自以失职,且惧有谗”,担心被害,干脆投降了西晋。
西陵的位置非常关键,东吴的都督陆抗紧急调兵遣将进围,意图收复。
西晋这边也不能闲着了,安排了三路军队驰援,其中的主要将领是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时任车骑将军。
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之子,深具军事才能,面对人数三倍于自己的西晋军队,冷静判断,巧妙布兵,击退了晋军的进攻,攻杀了叛将,成功收复西陵,这就是著名的西陵之战。
西陵之战后,晋将羊祜因为军队失利被贬官。
这实在让人挫气,必须得报仇雪耻呀。
羊祜却并不着急。
他指挥军队占据了荆州以东,先后建立了五座城池,在两国边界开始坐地经营。
之后每次和吴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时间,从来不搞突然袭击。
兵者诡道也,哪能这么打仗,羊祜的部将主张要偷袭,结果被灌醉了,不让再说。
有人在边界抓到了吴军将领的小孩,羊祜马上命令将小孩送回。有人在交战时活捉了吴军将领,羊祜安排放回。有人在交战时击杀了吴军的将领,羊祜安排厚礼殡殓,并允许吴军迎丧。
部队过吴国境内收割稻谷充军粮,羊祜安排用绢偿还。部队打猎得到先被吴军所伤的猎物,羊祜安排送还对方。
以仁为战,以德服人。
吴人都敬服,甚至不叫羊祜的名字,而盛赞他为“羊公”。
羊祜的战略判断,一是西晋必胜,二是西晋暂时不能胜。
而陆抗的战略判断,是东吴难胜。
朝局不稳,君臣猜忌,陆抗只能是勉力维持现状。
面对羊祜的攻心战,陆抗也严格约束部下,“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专施仁德,而我们却暴虐求战,那么终局就是没有战斗就被对方降服了。只有守住民心,才能守住边境。
都不执着于兵争,边境之地,两国陈兵,城民竟可以休养生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
陆抗曾经送酒给羊祜,羊祜马上叫人取碗来斟。
羊祜曾经送药给陆抗,陆抗也并不心疑,安然服用。
史称“羊陆之交”。
立场相对,各为其主,但是也惺惺相惜。
超越战场对峙,有更宽广的空间。
只是在天下一统的共同目标下,再宽广的空间也会逼仄,交战在所难免。
陆抗多次上书为朝政建言,劝施仁治,重守西陵,可惜均不被采用。
两年后,陆抗病故。东吴再无良将。
羊祜则始终在做伐吴的各项准备,规划了细致的作战方略,密令长江上游的益州(今四川成都)造船练兵,并多次上书请求伐吴。
可惜西晋朝中屡有大臣反对,当断不断,羊祜曾叹息“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公元278年,羊祜病逝。
最终没有面对面交战,是时间给予“羊陆之交”的温柔。
羊祜死后两年,西晋按其生前的军事部署水陆并发,一举灭吴。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