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晴,11-22度。早上微凉,午时微晒。衣穿两件。
昨晚零点后才睡,自然醒来是早上七点多,一夜安稳。出门已过八点,今天打算就转转古城,先熟悉一下环境。
早餐后步行到古城南门,刚过九点。随双脚移动,信步游走。街街巷巷,游人寥寥,暗自奇怪。实际上,是我来到偏早一点而已,有的店铺才开门。
沿着七一街,先逛了几口古井:石榴井、暑古井,及忠义巷三眼井。
逛到“木府”,近十点,游人顿时多起来。白天如大理古城,熙熙攘攘,更有甚者。
因徐霞客故,参观了木府,尽管要门票。
木府的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木府门前的“忠义坊”,三门四柱六檐,高三丈三,宽二丈八,皆由石料砌成。此牌坊充分显示了木府的不同凡响;二是木府的规模及建筑式样,堪比宫殿。牌坊和木府建筑,体现了木氏在丽江的权势地位和影响力。牌坊前有木徐友谊雕塑,侧旁修有“(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由此也可以见到,徐霞客非同一般。
古城大致“逛遍了”。诸如官门口、四方街、科贡坊、狮子山狮乳泉、文昌宫、大水车等。其中街巷大同小异,石板路两边各种商铺,不同在于,有的街门前有条小河,有小河就有小桥。花草点缀无数,处处优美,移步换景。游客也以年轻男女为多。奇装艳丽,拍照打卡,随处可见。门前有小河的饭馆,环境更显灵通,游人集中,生意火爆,歌舞助兴,花团锦簇。让我想到滕王阁,滕王莺歌燕舞或大抵如此。所以,吃喝玩乐,丽江比大理更胜一筹。古城规模,也比大理要大。靠狮子山这头,依势而建,似大理“龙尾关”,而大理古城皆平,但丽江古城没有城墙及高厚的城门楼。
走进古城,是悠闲,是慢,是享受生活,享乐人生。在古城里,会让你忘记世俗生活的负累,一旦走出古城,街上的汽车,现代的楼房,又使你返回到世俗的现实生活中,立马感到像打回原形。这种反差,让你有一种从古代与现代相互穿越的感受。所以,古城像是温柔乡,跨出温柔乡大门,一睁眼,残酷无情枯燥乏味的现实又在眼前,觉得像是黄粱一梦。所以,旅行大概就是逃避、回避、麻醉、厌恶、倦累的反映。
由南往北,近黑龙潭。黑龙潭有古建筑群、石刻,为“国保单位”。因要门票,使我失去想进去的欲望。像木府、黑龙潭,个人以为应免费开放,这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理应回馈人民。
继而向北,骑行六公里,到“束河古镇”。古镇大同小异,区别在于规模的大小和影响力。当然,也不乏具有各自的特点。个人认为,束河古镇最值得看的当是“三圣宫”,很有古风貌。在惠州,三圣宫也不少见。但束河古镇三圣宫供奉的三圣是你来之前所想不到的。三圣宫四合院布局,依山而建,山门前有一潭,殿内垂丝海棠、桃花等花草映照,景秀境幽,很喜欢这个地方。山门前有一潭,名九龙潭,水清幽蓝,为束河古镇水源的源头。靠山为正殿,供的三圣是:主供观音菩萨,其右边供龙王,左边供的是孙膑。因此地叫“九鼎龙潭”,又譬如“玉龙雪山”,都与龙有关,本地把龙王当三圣之一供奉就很能理解了。为什么孙膑也是三圣之一呢?说来话长,简而言之,本地旧时多做皮革生意,而孙膑因历史典故做了第一双皮靴,成为皮匠祖师爷,故奉之。
三圣宫(九龙潭)下面河道上,有一古桥,名“青龙桥”。
后返回,逛了一下丽江古城东大街。据了解,东大街是《一米阳光》取景地之一。返回酒店前,租了单车,做明天骑游的打算。(初稿2025.4.2.20:50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