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好像、应该对每个中国人意义不一样。每次春晚表现出来的华人华裔对祖国的感情依恋好像也要验证这一点。可实际上春节过到二十一世纪,周边有几个人会期盼过年?
从小在企业里长大的我,意识里不觉得过年是必须的事情!因为四化建设比过年更有意义,过年值班上班不回家是稀松平常之事,而且这也是宣传的经典片段。包括现在也是,今年2024年了,还是很多同事在外国正常上班没有回家过年,为此单位拍了一个宣传片,学央妈拍很多人站在一起喊新年快乐,我数了数,至少上百个同事在十几个国家正常上班。
疫情之前,我会早早规划过年旅游,过年在其他国家旅游,避免了很多过年让人讨厌的事情,比如大年初一不能打扫卫生扔垃圾;大年三十必须吃饺子,这是我最不爱吃的一种食物;大年初二女儿们才能回娘家。自从疫情后在家过年,除了累的贼死的全屋清洁工作是我过年的标配,再无其他活动,连做饭都和平常无二,主打一个坚决不吃剩饭,也不会为过年准备什么油炸食品和过量卤味肉类等。
现在拜年也不需要面对面,更不需要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因为在企业工作都是五湖四海的人凑在一起的,过年回家也就散开了。流行网上拜年以后,大家更省得见面寒暄了,现在微信拜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淡到都懒得群发了,清净了手机,疏离了感情,没有了年味。
好友为了体现过年的意义,总会在大年三十做一顿有艺术感的摆盘年夜饭,从列菜单到准备食材到站立近六七个小时加工食材。就为三个人的团圆饭做十个菜,就为春节有意义拉满仪式感。看着她发的朋友圈,这饭菜指定要剩。朋友说这一桌饭是对过年起码的尊重!好像很有道理,我想这是春节赋予她的能量和快乐。
现在过年主旋律变成了回家过年,主打一个聚会局,因为只有过年这个充分的理由和假期让聚会得以实现。可是对于年纪大的人,尤其孩子不在身边,过年就变成了孤独和难熬。朋友两口子就是这种情况,独生女儿已经定居在加拿大并结婚生子,加上双方老人都已离世,过年就是一种无聊和煎熬。于是开车出去旅游,不管去哪里都行,就别家里呆着。我想这是春节带给他们只有难受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