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欧姐陪着她从浙江来的母亲到我这儿。
周日,我们决定去老乐山走一趟,4人同游。
上山时,坐的景区内观光车。下山时,欧姐提议走下山,经我再三确认,她和她母亲一致提议要走下山去。
欧姐和东哥,我倒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她母亲,70多岁的老人,行吗?
老乐山,在我们南方算不上高山,但必竟海拔也有800多米。老乐山的下山路我走过一次,路况不是很好,没有人工铺就的匀称台阶,只是一条人走的多后又稍作处理的粗糙通道。我把第一次下山的所见、所感实情描述后,4人还是向山下走去。
一开始,欧姐扶着她母亲走,没过20分钟,我看她走得好是吃力,就接过照顾她母亲的任务,让她轻松独立往下走。
前三分之一的路段,我们只停歇两回,越往后走停歇的越频繁,停歇的时间也在逐长。欧姐姿势也越来越奇特,后来干脆完全侧身半边往下挪步,被我们好一顿逗乐。
第二天 ,她俩回。晚上来电说腿疼、腰疼、胯疼,问我疼不?我说不疼,只是有些酸累。东哥也说腿疼。
第三天,来电说腿、腰、胯疼得更厉害了,腿还直硬了,上下不得楼梯,说她母亲也如此。东哥也说腿疼,不方便上下楼梯。我说我小腿有点疼。
今天又来电问我怎样,还疼不?我说没什么异样了。她说较前几天有好转,但还是疼的。
欧姐和我,原本我的体质是逊于她的。当我强烈地意识到我的健康在一天一天远离我时,作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健身。
走路,跑步,瑜伽、健身操,每周我至少会有五天在运动。有时也想偷懒,于是我每周有两天不安排健身,允许给自己放个假,这两天时间随心情而定。这样一来,觉得休息的两天特有一种悠闲的幸福感,健身时又有一种为自己自律喝彩的荣誉感。每天我也不固定于哪一种运动,我的目的是健身,只要能达到目的,管它是什么形式和过程。走路,跑步,瑜伽、健身操,只要动起来就好。
这样坚持了3个月,这次的老乐山下山之行就是最好的检验。
读书也一样,我每晚坚持读书一小时,已35天。虽然现在还看不到效果,也感觉不到变化,但我相信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成为我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喜欢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和雍容,仰慕那种经过岁月洗礼、生命沉淀后遇事波澜不惊、胸有成竹的魄力和魅力。前辈生,我肆虐了我的青春,虚度了过往年华,待明白过来,青春已逝,容颜不再,但我想,我想象我所羡慕的那些人那样在气质里活出一个漂亮的自己来。
余生已不长,继续努力,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这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