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同课异构又来了。我们组还是行动得比较晚的一组了。
前年春期是第一次开始同课异构,仅限在基础组内,包括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思政、历史组;去年春期我们基础组躲过了这个,是专业组的同事们同课异构。
今年春期,基础组的同课异构,开始第二轮了。
在四月份的时候,大家都闭口不谈这个话题。很有默契的希望这件事情能够被遗忘。然后五月份这个周的校务会时,校长问教务处“本期同课异构开展得如何了”。
这下是不开展也得赶紧开展了。
每年新进教师都要进行合格课、汇报课的讲解,组内老师会全部来听课,也会邀请其他组的老师来听课。关键是,课后还有评课、议课会议。所以每次被安排到这些课程的时候,都要延时下班,一般30-40分钟左右。
这也是大家不太喜欢各种公开课的原因之一,它会占据下班时间。
我们组内目前有七个老师要上同课异构。也就是说,我们七个老师要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展示多样化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模式。
对我来说,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同一个内容听6词课,评六次课。
组内有一个老师是去年九月份入职,本期要上汇报课,但是又有同课异构,避免上两次课,所以把她的汇报课纳入到同课异构中,也就是算她是第一个上同课异构的。她上什么课题,我们的同课异构就是什么课题。
集智备课中,她提出要上“感叹句”,其他老师也同意了,所以此次同课异构课题为“感叹句”。
之前“同情”她要上同课异构,准备老长时间里;现在羡慕她第一个上“同课异构”,本周已经上完了,可以放松了。
因为消息来得突然,所以本周都在忙着准备教案、课件、上课所用的资料、学生活动的安排等……心累!
有的同事觉得,随便上上就好,平时怎么上就怎么上,关键是“完成”就好;有的同事则在悄悄地“卷”,准备各种学生活动,提前磨课,分组座位……追求“完美”。
可能要“牺牲”周末来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