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言论和论著都无法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因为理论是定论,是抽象的,而现实不是这样的。
家长问Ellen:我家孩子一直很乖巧,我们亲子关系一直很好,但是孩子突然进入了青春期,情绪起伏很大,有的时候发脾气,孩子自己也无法控制,会抱着我哭,我好难受,给我推荐一点书吧。
Ellen是什么性格?一点就着,孩子的事,家长的事总是第一。
于是真的开始搜解决方案,文章,心理学家的理论和文章。
但是——都不满意。
不论是网络公众号文章,还是心理学名师的说的话,都不符合这个家庭的现状。
网文的归因和专家的归因都是:家庭的问题,家长的心态问题。
但是,原因和现实都不是这样的。
Ellen知道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真实情况,他们都很好,很nice,从来没有拿成绩和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家庭里没有额外给孩子压力,学校也很好,更没有不好的教育观,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没有不当的处理方式。
一切都正常,怎么能把“这口锅”直接给家长背呢,孩子的表现都是家长和家庭的原因,把事情简单化了,而且冤枉了无辜的善良友好的家长。
这样的孩子和家庭,Ellen遇见了不止一个。
X奶奶说,这个孩子最近一段时间都是这样,孩子爷爷说他——变tai ,
再平常的一句话,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比如“吃饭了”
就这么一句话,孩子竟然觉得不对,我们现在说什么都不对,不说也不对,说了也不对,叫孩子吃饭,孩子就是不吃饭,但是过了一定时间,自己饿了,然后自己去吃两碗饭。
上课也很明显,原来很活泼积极的孩子,突然就完全不开口了,而且很容易生气,敏感,暴躁,委屈,觉得自己很憋屈,Ellen让孩子哭
“难受你就哭吧,说说你的委屈吧”
结果孩子说出来的话,我们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很难理解
那么高大的孩子竟然指着课本说“昨天Y应该读这句的,结果他读了我要读的句子。还有**也针对我。”
Ellen是老师,我还看不清事实吗,根本没有任何人针对他,只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事情,但是不能这样说。
你怎么也不会相信,孩子会把这样的事情装着心里很久,还觉得委屈,难受,甚至郁闷,流泪。
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多大?
青春期的敏感,暴躁,叛逆来得越来越早,我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现实却是如此,原来中学生到初三也许会有这样的表现,但是现在小学生和初一的学生已经有这样的表现了。
整个家庭都进入“紧张”的寸草不生的状态,怎么办?
Ellen想告诉大家——
唯一的办法:平静的面对孩子,不要妥协,不要骄纵,不要过度卷入争执,这个时期会过去,不是家庭的错,不是父母的错,不是孩子的错,不要责怪谁,不要自责。
而一定不要做的事情,Ellen希望叮嘱您:
1 不要和孩子理论,因为他们的敏感劲一起来,说理无法控制,那些看起来根本就说不清的事情,永远无法说清楚,比如一个英语句子谁读的事情,哪有绝对的对错,又哪里值得日思夜想,还能痛哭流泪,这些我们不要觉得奇怪,不要议论孩子,平静的面对孩子,接受孩子。
2 不要一切依着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本来就在小胡同里思想不断打转,而且特别容易非黑即白,不要卷入任何这样的争论中,没有必要。
3 给予孩子安全感,关注孩子,但是不要过度关注。
是让孩子影响你,还是用你的平静,家庭的能量,老师的能量去影响孩子,我们一定要有定力,万万不要陷入其中。
完全被孩子的情绪起伏波动牵着走的话,家庭就没有安宁了,班级也没有安宁了,这样,孩子也会越陷越深。
有的高中生仍然在深陷其中,Ellen和高中生也聊了这个事情。
“你的同学里,有没有进入青春期的,特别敏感——”
“有啊,我的朋友会在电话里破口大骂自己的父母,但是T一这么做,我就把电话放远,等T发泄——”
你看见了,这个高情商的高中生如何面对自己朋友的,不理论,不理睬,不陷入其中,正常处理,旁观者清。
青春期的孩子,很难相处,他们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憋屈,委屈,容易爆发情绪,会哭,会生气吵架和沉默,以及对小事情上的是非极其敏感,虽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
如果你遇见了这的情况,不论您是家长,还是老师,记得:平常心。
平常心,平常心,平常心。
不要激化孩子,孩子的内心本来就有巨大激荡,他们需要平和的环境和平静的对待。
还有哪些做法,对青春期的孩子有好处?
素描,非黑即白,没有什么比这个色彩更好了吧。
大自然,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因为我们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
人际交往,有朋友的孩子,有更多人生的支点,朋友的同辈影响力一直不容忽视。
时间是解药,陪伴是良方,平静是秘诀。
祝福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少点痛苦,每个遇见这些孩子的大人都要学会如何和他们相处,他们会长大,不要和他们过度计较,原则永远不要动,做错了的事情需要付出代价和承担后果,不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