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下午无课,在寝室睡了会午觉。原本打算睡会儿午觉起来读俄语(我大学小语种选的俄语,高中学的是英语想试一下新的语言,就果断选择俄语)。我午睡起来,我两个室友开始上床去睡午觉,一个室友在打游戏刷视频。心想:“在寝室读俄语是不可能了。”
在寝室不能读就去户外,恰巧遇上了上下课高峰期,索性俄语也不读了,找了个地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两两一对,三五一群,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一个人在这坐着呢?我不是没朋友——上课有上课搭子,吃饭有吃饭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明明有人陪啊,可我还是觉得好孤独。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我内在空虚吗?我想答案是的。有了问题便解决——找个地静静地坐着,大脑自行会思考接下来该做什么。
思考着思考着问题也就解决了,但还是想要有个人陪着。去找谁?打开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人翻来翻去,点开聊天界面又退出,最终找到了自己。
自己跟自己说说话,问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太远我想不到,便想着当下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可我却从未停止思考这个问题,是时机未没我知道答案的时候还是我从没去探索过。答案不得而知。我看书,但我觉得看书似乎不是我想去解决问题的动力,看书成了我逃避这个世界前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我跑步,跑步不是为了健康是想快乐,将烦恼远远落在后面。于是我发现我好像做什么都是为了摆脱那个堕落的自己。
我不快乐,但找不到原因。我静静地坐着看着来往的人群,审视着自己。我以旁观的角度看着自己不快乐,看着自己苦苦追寻答案却无果,看着自己陷在回忆里无法自拔。
找不到答案就搁着吧,说不定某一天就领悟到了呢,接下来就想想怎么让自己开兴。分析问题:闲得发慌,导致自己不快乐,根源还是要读一篇俄语演讲稿,我只会写压根不会读,于是这件事一直搁在心里。然后想得远了便忽略了不快乐的根源。问题找到了该去解决了——练习读俄语。
找到了问题所在,便不再焦虑,不再闷闷不乐,反而想着如何去解决。一个人静静地想会明白很多事情,我很庆幸自己在焦躁不安时没有去打扰谁。我在记录我内心的不安时,收到朋友的求助,我做好了告诉了朋友,和朋友聊了一会儿天,收获了意外的幸福。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屏幕前的你
图中拍摄的地方是我静静思考的地方,照片里那丛树独立草坪中,让原本就低沉的我更加低沉,后来平静下来觉得独树一帜也挺好,有充足的雨露阳光。
往远处看是一颗独立草坪的树,近处是柳树和不知名的树,看着很舒心。我还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不开心了看什么都是灰色的,我高兴了看什么都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