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分享卡罗尔·德韦克写的《终身成长》
思维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的分享内容是:第七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
书中说: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变得复杂。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过分担心自己“固定的”能力,并促使人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这会让人们付出代价,让人们变得喜欢评判别人。
读后感觉,曾经的我也不是那么太固定思维模式的人。
至少不喜欢评论别人,也不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一节的题目是《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讲的是如何通过思维模式的运用帮助运动员走向成功。
01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书中以波比·奈特为例,讲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特点:
1. 无法接受失败:他将输球看成对自己的否定,因为球队是他的成果,输球意味着他失败了,摧毁了他的地位。
2. 贬低球员:他会无情地评判那些令他失望的球员,贬低他们的能力。
3. 采用恐吓激励法:他的激励方法不是尊重球员,而是恐吓,让球员感到恐惧,例如他会往球场上扔椅子、拽着运动员的衣服把他拖出球场、掐住球员的脖子等。
4. 不容许失误和质疑:他不允许球员们输掉比赛、犯错误或用任何方式质疑他,因为这一切都将反映出他的能力。
5. 不反思策略:当他的方法不奏效的时候,他也不会分析自己激励球员的策略。
虽然奈特在球员能力这个问题上并不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坚信球员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但他对自己和自己的指导能力则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必须每一次都证实自己的能力。
书中还说,奈特有的时候出奇地和蔼,为了陪伴曾经教导过得运动员度过难关,可以放弃收入丰厚的比赛解说员工作。
他有时候也非常的好相处,会与其他教练分享荣耀。
综合考虑,奈特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让人觉得复杂的人。
02成长型思考的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
书中以约翰·伍登为例,讲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特点:
1. 关注球员全面发展:不要求球员在比赛中杜绝失误,只希望他们充分准备、全力付出。认为只要尽力了,即使比分落后也不算失败。不仅注重培养球员的篮球技能,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让球员成为优秀的人。
2. 一视同仁:对每个球员都给予同等的时间和关注,不会因为某些球员天赋出众而忽视其他球员,认为每个球员都有成长的机会。
3. 鼓励进步:约翰·伍登的教学理念是“你必须每一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鼓励球员不断进步,而不是要求他们在比赛中杜绝失误。
4. 不能容忍敷衍:虽然不要求完美,但如果球员在训练过程中随便对付,他就会关灯离开,让球员失去当天成长的机会。
总的来说,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更注重球员的成长潜力,平等对待球员,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并且关注球员的全面发展。
03胜利和失败谁才是敌人
书中说胜利和失败都可能成为敌人,决定因素是人们的思维模式而非胜败本身。
对于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胜利可能成为敌人。例如帕特·萨米特(Pat Summitt),她一开始执教时更像波比·奈特(Bobby Knight),每次球队输球都不能释怀。但后来她发现球队赢得胜利后反而变得骄傲自满,胜利让她们变得自鸣得意和懒散,导致球队开始不断输球。
阿莱克斯·罗德里格兹(Alex Rodriguez)说“你永远不可能保持不变,你要么成功,要么就会失败”,胜利会将人推入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觉得“我能赢是因为我有才能,所以,我肯定能一直赢下去”。
而失败对于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失败,并且可能会在失败后一蹶不振。
然而,对于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是成长的机会,他们不把失败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而是看作是自己还没有完全发挥潜能的信号,从而通过努力学习和改进来提高自己。而胜利也不会让他们骄傲自满,他们会继续保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点井蛙读书关注我的简书发文,或许对您会有不一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