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很多书,每本书都摘抄一点,写作随笔。
王振刚老师给我邮寄了一本他的习作书籍《全国模范教师开讲了》,无比激动。拿到教室炫耀,学生比我还激动。学生问:“全国模范教师,是不是非常厉害?”我说:“那是超级厉害。”学生又问:“老师,封皮上着花花绿绿的是邮票么?”“对。”“原来邮票长这个样子。”学生接着问:“老师,王老师讲课好,还是你讲课好。”我说:“一定是王老师讲课好。”学生总结:“老师,你得学着点。” 我一定好好学习。
看完了这本书,十分震撼。王老师的作文课程,处处呈现写作支架。讲解《推荐一个好地方》,王老师讲授自己游览趵突泉、骆驼祥子博物馆等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他推荐《黄果树瀑布》的精彩片段。推荐《家住书坊边》,指导用词方法。最后让在学生口头表达之后,通过思维导图,完成文章的写作。
精讲学生习作,是我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王老师从学生的作文初稿之中,找到有代表性的文章,当做案例进行讲解。他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同时让学生分析例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还可以如何写作,自读自改,然后开推荐会,完成作文的讲述。
王老师有两个地方是很值得我学习的。一是,让学生准备写作的素材。二是,讲解学生例文。写作文章表面是提笔写字,实际上写得是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如果没有深入地观察,不能从现实或者网络上收集素材进行观察,实则很难写出自己的深刻理解。海明威所谓的“第一稿都是垃圾”,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学生的例文我也是讲解的,多数是在分享环节。把学生的文章拆解结构,用课件讲解是我没有想到的,实在是非常佩服。
王老师的作文课,是生活化的作文。学习、观察然后写作分享。写得是文字,但是观察的是生活。写得是感想,更是对生活的理解。王老师的作文课,是可迁移的作文课。他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章的观察之术,遣词造句之法,然后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之中,大大降低了难度。王老师的作文,是成就学生的作文课。让学生准备素材,让学生分享,展示学生的好文章。每一位同学都会记得这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