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出来,前面左手边就是一座被墓地环绕的教堂。以前,我总是立即过马路绕开,但今天,我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不自觉地径直走过教堂,沿着墓地走到路的尽头。由于修路,我才在尽头处转到右边的马路。
寒冷的夜晚,路灯下行人寥寥,也没有车水马龙。街道上空旷而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吹起洒落一地秋叶,发出的低声细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安静地呼吸。此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内心竟如此平静,方才经过墓时,我居然毫无惧意,甚至没有在心里一丝害怕涌上心头。我不禁回想起了2009年,时间竟已过去了15年?我最初竟以为那只是五年前的事。
那年,我在异国他乡的城区收到第一份医院的工作offer。当时,我住在遥远的乡下,大概每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怀揣着进入一所三甲医院的梦想,而我也不例外。在经历了无数次简历投递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的失望又失望后,终于收到了这份offer,且是我本不敢奢望的最好的那一家。想想看,国际大都市耶,还是伦敦市的NO.1 ,堪称顶级的私立贵族医院,我是多么幸运儿,能够争取到这个机会。自然,我不能因为路途遥远放弃,我要好好把握这个工作机会,克服种种困难。正是这份心情,促成了我那次深夜1o点半穿过墓地的经历。
由于住得很远,为了避免上班迟到开始工作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总是在上班前一天晚上去H姐家借宿。从家到H姐家,我需要先搭一班火车,再倒另一班火车,换乘和等待大概需要近4个多小时。第二天,我再从她家乘公交转地铁去医院。晚上下班后,我搭地铁转公交,最后从公交站下车,走过小镇的步行街。那时,街上店铺早已打烊,四下里静悄悄,几乎没有行人。偶尔能看到一群黑人大男孩围在一起,打闹嬉笑、嘴里叼着烟雾缭绕。我一个人胆战兢兢,想快跑却又不敢做出快跑的样子让他们目入眼中,只好快走。心中像揣着小兔一样。好不容易走出那片街区,转进一条幽静的小巷,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必须穿过这片墓地才能到H姐家。去她家前,H姐就提前跟我说过,说到时候必须经过这块墓地,让我小心,因为有时候墓地里晚上会有小年轻捣乱,如果害怕,就绕道走图书馆旁边的停车场,墓地边上,而不是直接穿过墓地。
她的提醒让我更紧张了。不说还好,不知道,这一说,走到跟前我的心不止是扑通扑通得跳,仿佛整个胸膛都被那种莫名的恐惧感充满。站在红绿灯交叉路口,我犹豫不决,内心充满了退缩的念头,甚至想我现在就折头去火车站立马回乡下自己的住所,干脆不去她家了……可是一想到第二天的工作,我忍不住自问就这样轻言放弃了吗?这样来之不易的医院机会!我就这样让自己与之插肩而过了吗?记得H姐跟我说过:“如果能在这家医院集团旗下上班,那以后跳槽去哪家医院都没问题!”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给自己鼓气,一边想着那份让我骄傲的工作,对自己说:“大胆走过去,大不了怎么样,会死吗?”另一边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电影里的画面 : 一个模糊的身影从墓碑后慢慢走出来,慢慢向我靠近、嘴巴微张带着诡异的笑声,低声地跟我说话,仿佛从地底传来……回到现实,我立刻安慰自己:“这不可能,别吓自己。”理智与恐惧的拉锯战让我有些分裂,心中无数次提醒自己,我又没做过亏心事,怕什么?不怕、不怕!人正不怕影子歪!“不怕,往前走,不要回头!”一边又忍不住想回头看看,生怕有什么东西在身后悄悄靠近,默默跟随。最终,我几乎是在迷茫而慌乱的心情下,毫不知觉地大步流星成功穿过墓地。每走一步,我都尽力不去回头,但时不时的,还是会忍不住几步一回头看一眼。
回首往事,时光荏苒,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我,为什么如今心境却大不相同?为何我变得如此淡定,早已没有了当初的丝丝恐惧和害怕?不可否认,当时是被迫,如今却是自然。因为在伦敦的医院工作已渐渐稳定,一年多后,我搬到H姐家所在的这所小镇,买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是这座小镇不再让我感到陌生?还是15年的生活悄然改变了我?究竟是什么,有没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一个人不再害怕?是生活的积淀,经历了生活的各种种种?困境的磨砺?还是心境随着岁月流逝,从年轻变得成熟?我思考了一整晚,仍没有答案。
期待看到这篇文章的您,能给我一个答案。
附:这条回家必经之路的公园,曾经每次走过,看到远处有人的身影,我会心生不安,远远就绕道而行。现在,我会从容自若地从他们面前走过,甚至偶尔还会微笑着打声招呼:“晚上好或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