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死亡:如何判定生命的结束?
我在阅读大师传记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说一句话:“我的作品比我的命更珍贵”,蛮震撼我的一句话。而似乎我开始认同这种信念,我开始不再冲突,追逐精神生活似乎是我的使命感。
我想在这四十岁之际,这是送给我的一个生日礼物吧,那就是我在我的余生要为我的信念而活,这是我的精神使命,我觉得这样是幸福的,没有任何抱怨。
2、功能性死亡:心跳和呼吸的停止。
脑死亡:由脑电波测量而得,建立在全部脑活动停止迹象上的诊断。
3、生命历程中的死亡:原因和反应
婴儿猝死综合症:看起来健康的婴儿出现无法理解的死亡。
我听我母亲说,我有个姐姐夭折了。她从来没有在我的创伤过程中有过存在,但是体验过家排,读过荣格之后,我开始有一些愿力和信念去祷告我姐姐的死亡。
其实,姐姐的隐喻在我的生命中也占着很重要的位置。
4、儿童的死亡概念
孩子本身在5岁以前尚未发展出有关死亡的概念,尽管他们在这之前已经意识到死亡的存在,但他们更倾向于认为那只是一种暂时状态,生命可能由此缩短,却不会停止。
在5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较好地理解死亡的终结和不可逆性。
对于那些本身濒临死亡的儿童,死亡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概念。
5、青春期的死亡
青少年往往会发展出一种个人神话,以为自己怎么折腾都不会死。我就有这种强烈的执念,以至于我因为喝酒打架,差点儿死掉了,有过那种濒体验。
我的感受是,在清醒状态下是恐惧的,在大醉之后,并不恐惧死亡,有种放松的感觉。
当青少年的自我神话不得不面对疾病所引起的死亡时,其结果常常是粉碎性的。
6、成年早期的死亡
在成年早期,最主要的额死亡原因仍然是意外事故,接下来是谋杀、自杀、艾滋病和癌症。然而,在成年早期临近结束的时候,疾病成为主要原因。
7、成年中期的死亡
能够从一个更为实际的角度看待死亡。
事实上,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比任何先前的年龄段都更加强烈,甚至比其后的年龄段也要强烈。
8、成年晚期的死亡
这一阶段的额人群对死亡的焦虑相对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欢迎死亡,只能代表他们对死亡的态度更为实际并有过反思。
9、死亡学家:研究死亡和临终的专业人士。
10、人的死亡只有一次:我愿意用毕生的努力活出作品的意义,它将超越我的生命本身。我开始感受到,人的生命并不是最宝贵的。
11、了解临终过程:死亡分步骤吗?
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12、选择自然死亡:DNR是否是正确的道路?
自然死亡声明:在人们无法表达愿望的情况下,依靠其先前愿望确定采取何种医疗手段的法律文件。
安乐死:帮助濒死病人更快死亡的措施。
13、临终关怀,是为医疗机构里身患绝症的濒死病人提供的关怀。
14、葬礼:最终的形式
我以为哀悼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部分我开始接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点,即我们的长辈逝去时候灵魂是否不再孤独,是会在潜意识中对后代进行扰动的。只有哀悼长辈,让其灵魂得到安宁,我们承接的集体无意识才充满了安宁的气息。
15、丧亲,对某个人死亡的客观事实的承认。
悲痛,之对他人去世的情感反应。
16、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这灵魂不一定漂浮在实际的三位空间里;它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存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之中。
当我在读荣格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受到荣格死亡了,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鲜活与存在,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灵魂就是通过无意识的形式,通过各种咨询师不断的扰动进入我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读了他的书会有同在感。
我的爷爷也是如此,我至今能感受到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