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老师的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个齐鲁晚报的视频。内容讲的是一名高一学生的父亲发现孩子凌晨一点钟还没做完作业,而第二天六点还要起床,爸爸心疼不已。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网友谴责学校和老师布置作业几近疯狂,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多的人是攻击当今的应试教育,认为这种教育制度完全泯灭人性。但我看了一遍视频后,认为很可能这位同学的学习效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视频中明显看得出,她耳朵上带着耳机。在高一这个时候,我觉得不大可能是深夜突击英语听力,那就有可能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整个学习过程效率很低。
再进一步讲,如果这个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像这名同学一样,非要熬到凌晨一点钟才能完成作业(别说凌晨1点,就是晚上11点也太晚),那肯定是学校或老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布置作业,自然应该受到指责;但如果这只是个例,那就更应该关注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了。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学生之间的学习效率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问题。有的同学一上课,学习效率就特别高,学习有计划、有条理,很专注,几乎可以做到一节课头也不抬一次,完全沉浸在学习中。老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就自己主动找其他资料来学习;而有的同学就完全不同了,等着上课后才开始满处找学习资料。学了五分钟不到,就开始换别的资料。一会抬头看看表,一会找水杯喝水,过了不到三分钟就开始左顾右盼看看别人学的什么内容,遇见难题了就想找人讨论讨论。手中一会转笔 ,一会又开始摆弄纸巾,一会又朝窗外或走廊看看谁过来了,整节课就没有投入过。可以这样说,同样是45分钟的自习课,他们连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学习内容的一半也完不成。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看着学习挺刻苦,时间耗得也很长,但就是不出成绩,自己反而还觉得委屈。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在家上自习的同学普遍不如在校统一上自习完成作业的同学效率高的主要原因。家中不具备学习的氛围,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效率效率就更低了。
所以,学习这件事,注重时间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