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昞墓志》是北魏墓志书法中难得的精品之一,
这件墓志以方笔劲健为长,笔画秀丽舒展,结构收放疏密得当,
在平正中寓有左右倾斜摇曳之姿,属于北魏斜画紧结风格中的代表作。
据墓志内容所载,司马昞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八世孙,由于墓志主人司马昞地位较高,
虽然这只是一件不到六十公分见方的墓志,但是字体却极其典雅灵动,富有贵气,
可见当时墓志的书丹者和刻工的技艺都属于水平较高的匠人。
墓志在可知过程中,匠人的审美认知和制作水准或多或少的会对书丹者的书作进行二次创作或改造,
这个改造过程,刻工可能会忽略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呼应连带,笔势承接,
所以在仔细观察《司马昞墓志》中的某些笔画之后,会发现某些字的横线收笔处有很多特别锐利的尖笔,或者会有比较厚重的方笔收笔,这种收笔的棱角也是比较锐利一些。
那问题来了,横线的行笔过程并不属于挺拔一类的,而属于绰约多姿风格的,
这种风格源于笔画和笔画之间呼应连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但是收笔处这种棱角锐利的方笔以及尖笔,并不属于毛笔笔意的内容。
那么基于这种思考,我在临摹的时候,
将这种棱角过重以及锐利的尖笔都做了柔和的处理,
这样会让书写过程中的笔势承接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