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第13期28天新媒体写作营第3篇1187字,共计2368字。
《薛兆峰经济学讲义》书评。第一章第003讲的其他部分是讲经济学要教授给大家的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那些能看到的东西,也要看见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他推荐的一篇文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1848,其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文章写于100多年前。
经济学家分为两种。在巴斯夏来看,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可只能看到可以看见的后果,但是好经济学家能权衡可以看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一个重要标志,是否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纵观全文,虽有五个部分产生着这些观点:
一、破窗理论的故事
二、破窗理论变种之一:国家发展。
三、破装理论,破窗理论变种之二:工人就业。
四、破窗理论变种之三:节省物资。
五、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破窗理论的例子,说明有破坏,才有进步,多难。兴邦破坏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破窗理论的变种说的是:有的国家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错事,但回头来看,幸好这样国家才有后来的发展。看来弯路难免,本人认为。
破窗理论变种之二:工业工人就业阐明。这是关于。工作机会的。此说法认为老人不早点退休,不把职位让出来,年轻人就不会有工作;若是机器太好的话,机器就会代替工人,致其无工作。可见,这样对社会发展不利。
然而,让我们倒过来,再想想是否这样会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一落千丈。我的答案是:是。
破窗理论变种之三:节省物资阐述的是怎样才是节省物资。文中切中要害的问题是:到底该多浪费一些塑料袋,还是该多浪费一些食物呢?我的观点是,多浪费一些塑料袋。
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讲解的内容有:看得见的是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的衰老,工具落后的问题带来的就业机会和花费掉的物资;而看不见的是代替方案所导致的隐形的净损失。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澄清一下,并非凡事看不见的都比看见的重要,而是在做决策时充分考虑暂时还看还看不见的,甚至永远看不见的因素。
写在最后的只言片语。思维要开阔,眼界要放圆,心中要有权衡力。
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老友李子,现在母校依然排在师范类的前三名。第一名是北师大,第二名是华东师大,第三名才是东北师大。
李子觉得,如果像我这样只想提升自己,不需要考证,可以读下《薛兆峰经济学讲义》,做一个复杂实复杂信息时代的明白人。看完会觉得有种特别通痛的感觉。
对于我和李子来讲,年龄不是个劣势,反而是个优势。不惑快到了,莫慌,凡事慢慢来呗。
其实现在回头看当年学习好学习不好,家里有钱,家里没钱,日子还不都是过得差不多,都是这样,两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耳朵。中年人心态应逐渐转向平和,即使往事不堪回首,一切应该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