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之后,我竟也像父母、二姨那般,一头扎进了蔬菜种植里,这是我从前万万没想到的。
回想起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公婆陆续从学校退休。一下子没了工作的忙碌,两位老人就骑着摩托车四处寻觅,一心想买个带小院的民房,好种种菜,打发时间。
后来经朋友介绍,得知离小城15公里外有一处山楂园要出售。公婆一听,立刻非常感兴趣,赶忙联系卖家去看果树和地。
这一看,就彻底被迷住了,毫不犹豫地拿出半生积蓄,买下了三家的果树,共计百亩山楂园。从那以后,曾经干净整洁的教师夫妻,摇身一变,成了整日与土地打交道,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果农。
那些年,他们总是天还没亮就骑着摩托车上山,精心打理果树。之后,又在果树下种上玉米、黄豆、花生和向日葵。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山坡上开荒种枣树,在沟底栽杏树,前后院子里则种满了梨树、樱桃树、李子树、海棠树,还有又大又甜的苹果树。
除了这些果树和农作物,公婆还种了南瓜、黄瓜、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大葱等蔬菜 。
每次他们从山上回来,总会给我们带些自家院子里种的纯绿色蔬菜。那些刚摘下来的黄瓜、茄子,豆角,模样虽比不上外面商贩卖的那般匀称笔直,可吃起来,味道却鲜美得多。
可那时候,我们虽然享受着这些新鲜蔬菜,心里却满是不理解,也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想着他们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本可以好好歇歇,或者跟着旅行团四处游玩,多惬意啊。何必每天起早贪黑,穿着旧衣服,戴着宽大的草帽,蹬着破鞋子,整天蹲在地里呢?
长时间风吹日晒,他们晒得黑不溜秋,双手伸出来,粗糙得扎手,看着比地道的农民还像农民。
且,他们不仅自己整日待在地里,还把我先生和小叔也拉了过去。他们每天从单位下班后,就直奔山楂园“上班”。
后来,公公还买了几十只鹿,在山上办起了养殖鹿场,一家人干劲十足。一年到头,天天如此,我想让先生陪我散散步,都成了奢望。
我和妹妹放假的时候,也会去山上帮忙,拔草、铲地,什么活都干。可我们实在不是干农活的料,每次去都累得腰酸背痛,有时候累得
那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以后自己能做主了,坚决不买地,坚决不当农民,绝不想天天在太阳底下暴晒。
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公婆渐渐老了,趁着有占地的机会,把百亩山楂园都卖了。从那以后,先生终于闲了下来,下班后能陪我一起散步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开始怀念起家里曾经的那片山,怀念四五月摘杏子,六月吃樱桃,七八月品尝李子、梨子,九十月收获大枣、苹果的快乐时光;怀念家里成堆的电话南瓜,还有永远吃不完的花生油和葵花籽油。我甚至暗自想,如果山楂园还在,如今我和先生退休后,或许也会像公婆一样,深深爱上那里吧!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人生从来没有“回车键”,我们只能带着些许遗憾微笑前行。
不过,我向来是想做啥就去做的人。既然喜欢了,就得尝试一下。没有田园,我们可以开发阳台创造我们的田园。我们在阳台上腾出空间,用花盆和泡沫箱子当作“田地”,开启了在阳台上栽花种菜的小日子。
先生种下了第一波青菜,种子是他自己在网上选购的。有生菜、香菜、韭菜、白菜和小葱。目前,最有成就感的就是香菜,已经收割好几茬了。生菜和白菜也都尝过鲜了,至于小葱和韭菜,因为长得太纤细,还没舍得吃。
上个月,我也亲自操刀了,种了水果黄瓜、彩色番茄、草莓、小根蒜和曲麻菜。小试牛刀,除了草莓没能成功出苗,其他果蔬都长势喜人。黄瓜秧已经长到30厘米了,小番茄秧也十分茁壮。
小根蒜和曲麻菜种得晚一些,但出苗率很高,长得郁郁葱葱。我和先生每天都会在阳台上转一转,浇浇水,拔拔草。
先生很有心,还从网上买来了微灌的瓶子,装满水插在花盆里,给蔬菜和鲜花自动补水。如今我家这小小的阳台,已然成了我和先生的钟爱田园,各种小菜挤挤挨挨地生长在自己的小盆里,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真好,这绿色的空间;真好,这蓬勃的生机。这里,是我们夫妻俩退休生活的快乐休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