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的父母不怎么关心自己,童年对于在外打工的他们印象只停留于在他们年轻时候的照片和一年几个的长途电话。初中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姐姐学籍的原因,也或者是因为我们日渐长大原来微薄的打工收入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支出,他们回到家乡做起了中药材收购的生意。
很忙,忙到正在上初中的我也要在空暇的时间去帮忙,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我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会感觉轻松一点,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无疑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情,我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漫天的药材灰尘,热烈的太阳以及严厉的父亲,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高三,那时候我也已经18岁了。
其实他们对我的平时成绩也不甚关心,告诉我只需要把高考的成绩告诉他们就可以了,可已经到高三的我成绩也是在高中的划线处下面,那个时候的我都动了去单招考试的念头,我却没有去,我想尝试一下,结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我很开心,回到家。
那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夏天早上,起床时间和我平时一样,8点,但和父亲、爷爷和奶奶他们相比依旧是晚了两个小时,夏天正是收售大量干荷叶的时候,我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早就忙不过来了,一群卖中草药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但在那时候的我认为,在我这个年纪正是挥洒青春的时候,而不是在那里与售卖干荷叶的老头老太太打交道,换句话说我自始至终都觉得,我不属于那里。
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让我去和一个老太太谈荷叶的价格,我不愿意或者说很委屈,认为自己不应该干这种事,所以我在那里没有动,他说我,说得很难听,至于周围的人都把目光放在我身上。我哭了,觉得自己没有错,但是碍于面子我还是照他做了,他还是在说,似乎是把平日里对我的不满,对生活的不满,对其他人的不满发泄在我这里。
我爷爷在旁边说:“他还只是个娃娃,说那么多干什么。”现在想想当时,或许在我爷爷眼里我还是个孩子,可是当时的我在生理年龄上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我的内心还是十分的幼稚,甚至会觉得自己没面子。
在读大学一天,我在一个倾诉的app上收到了一封来信,上面说:“她觉得自己的母亲一点都不喜欢自己,平时也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只知道在自己的鱼摊上忙,甚至对于自己的帮忙还觉得自己碍手碍脚,只知道让自己考一个好成绩。”
当然我的回答无非是希望她能够理解自己的母亲、换位思考、生活不易。她也很快地回复了我,并对我的安慰表示感谢,我觉得很高兴,忽然我意识到为什么我能让别人去理解他人,而无法理解当时的父亲,日夜的辛劳,四出的奔波,他在为整个家庭付出,当时的我却不愿意多出一份力,对于他来说当时的感觉或许是寒心吧,但对于伸手要钱的我还是有求必应,现在想想他是不是对我太好了。
出来工作以后,经历了许多现实的事情,面对社会的真实和残酷,我才正视父亲所过的话,那是有感情地劝诫,而不是当时我以为的说教,而且赚钱真的很不容易。现在的我只想慢慢成为像他一样担起整个家庭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