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片水域,承载着童年最纯粹的欢乐。村边那口大坑塘,是我童年的欢乐天地,在闷热的夏日,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们。
那天,太阳高悬,炽热的温度让整个村子都陷入慵懒。吃过午饭,我和几个要好的伙伴便按捺不住,相约前往大坑塘。坑塘的水清澈得不像话,满满当当,像是快要把整个夏天的清凉都溢出来。水深的地方足有四米多,藏着神秘的未知;浅处却只刚刚没过脚踝,是我们探寻小生物的乐园。
若是时间充裕,我们常流连在岸边,小心翼翼地捕捉青蛙,或是在水浅处,弯下身子,在泥里摸索着,时不时便能摸到几条滑溜溜的泥鳅,那股兴奋劲儿,至今难忘。
但那天有些晚了,我们没有丝毫耽搁,看坑塘边空无一人,便迅速褪去衣物,不约而同地做了个“热身运动”——用自己的尿轻搓肚皮。这个略显“幼稚”的举动,却是我们防止着凉的小秘密。准备妥当后,我们缓缓下水,让身体慢慢适应水温。
紧接着,跳水大赛开始了。我们站在离岸边30米左右的地方,深吸一口气,然后撒开腿助跑,咚咚咚,脚朝下,像一颗颗炮弹似的砸进水里。
每一次入水,都激起一圈圈同心圆,向着岸边扩散,像是在水面上书写着我们的快乐。水的浮力让我们安心,不用担心脚下的石头会划伤自己。很快,我们就像被弹簧弹起来似的,一个个从水里冒出头来。
有的兄弟一个狗刨就游到了岸边;有的仰浮在水面,悠闲地转着圈,享受着这片刻的清凉;还有的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直到水中央才露出脑袋,得意洋洋地朝我们挥手。最搞笑的是那两个玩立浮的兄弟,比赛谁能在水里憋得更久,结果两个人都憋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忍不住同时冒出水面,大口喘气,笑得我们前仰后合。
打水仗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水花在空中飞舞,像是无数颗珍珠在阳光下跳跃。我们你追我赶,笑声、喊声、水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是过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就到了该回去上课的时候。尽管意犹未尽,我们也不得不停下玩耍。站在太阳下,我们努力把身上的水滴晾干,双手不停地扒拉着湿头发,试图让它快点干。为了不被老师发现我们耍水的痕迹,还特意往小腿上撒了些干土。然而,即便我们一路小跑,还是没能逃脱迟到的命运。
站在教室门口,面对老师的询问,我们默契地回答:“写作业去了,没听见上课铃声。”老师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说道:“把你们的上衣解开。”我们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照做了。就在这时,老师毫无预兆地用指甲在我们的肚皮上轻轻划了一下,一道长长的白印瞬间显现。老师轻声说:“是不是去耍水了?”我们还想狡辩,老师却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耍水和没耍水是不一样的,没耍水的,用指甲划是不会留下这么鲜明的印子的。”那一刻,我们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如今回想起来,那段在大坑塘玩耍的时光,是童年最珍贵的记忆。而老师的那次“识破”,也让我们明白了,坦诚面对自己的行为,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些在水中的欢笑、打闹,以及被老师发现后的窘迫,都成了我们童年故事里最生动的篇章 ,也成为了日后想起仍会嘴角上扬的温暖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