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8期“景”专题活动。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返乡,除了拜祭祖先外,还是回乡踏青的好机会。虽然跟别的地方比起来,我的故乡也没有多独特的风景,但群山怀抱、绿水绕田、炊烟袅袅,对于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复归自然的降压方式,起码能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多欣赏沿途的风景,少计较工作的得失。
特别是面对淳朴的村民,跟城里人的勾心斗角相比,我更愿意跟他们多交流,哪怕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跟某些同事在单位的巴结奉承不一样,我只是单纯享受跟村民们交流的过程,看着他们自然真诚的面孔,听着他们质朴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无论能聊出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对于村里人来说,像我这样一年回乡一两次的城市人也是别样的风景。虽然村周围的风景也比较优美,但对于每天住在村里的人来说早已熟视无睹,反倒是来村的城里人,对他们来说是新鲜可感的。特别是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村本就信息比较闭塞,很多户人家还没接上互联网,更多的是依靠从城里归来的亲戚或老乡来接收外界信息。
就这样,借助清明这样的节日,村里人和城里人完成了双向奔赴:城里人通过跟村里人的接触给自己浮躁的内心一次洗礼,得到短暂的释放;村里人通过跟城里人的接触,及时了解外界信息,跟住时代的脉搏,使自己不至于完全跟新时代脱节。
还记得小时候回故乡过清明的时候,村民盯着我时髦的衣服看个不停,又对我身上的电子设备充满好奇,无论男女老少,当时不禁给了我一种城里人的优越感:人还是要向城市靠拢的。但当我在城里工作多年,接受社会的多重毒打后,反而又羡慕起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而朴素的生活。就像歌曲《农夫渔夫》里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我会把忧虑都融化在夕阳里,让孤独的心等待秋收的欢喜……
当然,向往是向往,我终究是回不去当村里人了,只能偶尔回去一次洗涤一下心灵,同时也当一下村民们向往的风景。既然是当风景,每次回去我都尽量让自己表现得不一样,包括但不限于穿得不一样、带一些村民平时很少接触的东西、聊聊最新的时事资讯等等,来更好地吸引村民的欣赏。
真的,我不在乎成为别人的风景,更不在乎多次成为风景,更多在乎的是能不能当好风景这个角色,对得起别人的期待和欣赏。人本就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你我皆是风景,当你欣赏别的风景的时候,别的风景说不定也在欣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