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通常被定义为“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这一解释强调了“黑马”在竞争中的不可预测性和意外性。
其实在我们文字家园诗群里面出现了不少黑马,他们都是我无意间先后允许进群的。虽然一开始创作都有语言别扭的时候,况且当初他们并不怎么会古诗词,在群里面慢慢熏陶着。我也没有刻意去教他们,只是偶尔指出一点问题,说老实话也没指望他们能写得怎么出彩。
然而,不是没有期待就不会有惊喜的啊。随着一期期作业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琢磨,他们竟然都可以写出不错的古诗词作品了。比如雨中听笛、羽嫣般若、雪花、不负此生、秋意阑珊、苏灼依,还有好几位,就不一一说明了。
今天重点说的是去年五月进群的一匹来自北方边陲的最大的“黑马”,就是雪候玄鸟。
当初特区报刊的编辑冬夏书语向我推荐一首词作,问我是不是可以伯乐推荐,我看过之后觉得写得还不错,正好我在发掘新人,当然可以推荐,之后就把他带到文字家园了。
说老实话当初他的诗词作品虽然格律看上去没问题,但是在熟手看来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果然不出所料,他也是野路子出身(全靠自学)。就跟本人当年在微博上的作品一样,不会刻意去循规蹈矩。
虽然他是学化学的理工男,怎奈人家自幼饱读诗书,所以是有文字底蕴的,这种书生只需稍微点拨一下便可一骑绝尘。
况且他每天笔耕不辍,说到这里我只有敬佩的成分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应该说是一位儒商,还要兼顾风投,而且是那种大内高手。
尽管他每天工作起来经常废寝忘食,可是人家还能在百忙之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创作古诗词,这就相当不容易了。在他回归简书的一年里,创作了几百首古诗词,甚至扬言要写完所有的词牌(一千多个词牌呀),我不禁有些汗颜,这是要把我拍在沙滩上的节奏,我表示拭目以待。
当看到【千钟醉·水浒英雄汇】(九篇)时,就不止是佩服,那是刮目相看,估计词林正韵第三部他已用得滚瓜烂熟了。我真的没见过如此勤奋的老板,如此勤奋的作者,就像他从事的钟表业一样,嘀嗒嘀嗒永不停歇……
这在攘攘熙熙的都市里,尔虞我诈的商场中,难道不是一道特殊的风景吗?我想应该是厚积薄发。
与作者探讨时,他说在数字时代,烹调诗词这类“慢创作”可以对抗焦虑,还可以减压与自我疗愈。
深以为然,古诗词创作需要静下心来反复推敲,这种沉浸式创作过程能够有效缓解商业决策带来的高压,可谓“精神瑜伽”!
另外还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切换:商业思维强调理性计算,而诗词创作需要感性审美,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切换有助于保持大脑弹性,预防职业倦怠感。
是不是很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