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来教梅兰芳唱戏,但是梅兰芳总学不会,老师觉得梅兰芳没有天赋,眼睛像死鱼的眼睛般没有灵气,便拂袖而去,不愿再教梅兰芳。后吴菱仙为了报答梅兰芳祖父梅巧玲的恩情主动要求教梅兰芳唱戏,吴菱仙的耐心加上梅兰芳的勤奋,梅兰芳终于学有所成,10岁登台,开始了他的戏曲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入侵东北,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作为大艺术家的梅兰芳也用自己的方式抗日。
当日本军的铁蹄进入华北,梅兰芳选择躲避,从北京迁居上海,避开日本人,因为他不愿意在日本人的手下工作,不愿意为日本人唱戏表演,手无寸铁的他只能选择躲开日本人。
到了上海的梅兰芳也没闲着,他排了两部新戏。第一部戏叫《抗金兵》,原名《战金山》,主要是讲宋朝和金兵打战,韩世忠在金山抵抗金国的侵略,梁红玉擂鼓帮助丈夫增长他的气势,战胜了金国。梅兰芳排这部戏就如梁红玉擂鼓,增长中国人的气势,最终终会战胜日本军。第二部戏叫《生死恨》,原名《易鞋记》,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金国侵略者抓去俘虏营,受尽迫害,她的丈夫后来投靠宋军打败了金国,夫妻团聚时,妻子却生病死了。这部戏从人性的角度控诉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恶果和痛苦。
这两部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响应和喜爱,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激情和信心。
但是,随着日军铁蹄的不断南下,梅兰芳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日军知道作为中国第一演员的梅兰芳如果能登台为他们表演,其影响巨大,所以千方百计想要梅兰芳登台。但是梅兰芳坚决不从,他开始留起胡须,还借口说自己生病了,日军不信,假意找了军医来给梅兰芳看病,实则是为了试探是真病还是假病。梅兰芳为了逼真,找来了一位大夫,让大夫给他打防伤寒的针,连续打了三针,让自己快速发起高烧。当日本军医来看病时,梅兰芳已经烧到42度,这时日本人才相信他是真病了,梅兰芳才逃过一劫。
直到1949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梅兰芳的艺术青春也才终于再次得到绽放。
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刻,即使当时正是梅兰芳艺术生命达到巅峰的时候,他也毅然选择放弃自我,顾及国难。舞台上,梅兰芳扮演的是柔情似水的弱女子,舞台下,梅兰芳却是一位铮铮铁骨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