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忙碌,有些累,文字也被懈怠了,却已没了愧疚不安。相伴一生的缘分,不会计较细枝末节的疏忽。写或者不写,心里的爱都在。偶尔疏离,亦彼此安然。
最近的忙累,在心里拧成一句话:该扛的扛,该放的放。其实,就是取舍的事。学会了,日子便轻松。做不到,处处皆不易。
正月十一从外边回来,短暂休息之后,回老家带父母处理社卡问题,并给母亲看病。母亲头疼,还在除夕那晚扭了脚,一直隐痛。
没沟通好,十三日早上出发晚了些,整天的行程有些赶,人也受累。
先去医院,人比较多,排队挂号好一阵。神经内科医生问诊之后,建议做脑部CT,并空腹化验血液。母亲却是吃了饭的,还是没沟通好的原因,有些无奈。只好先做CT,改天再验血。
去缴费,社卡密码却忘了。本想全自费算了,也没多少钱,父亲说还是去弄好密码,下午再做检查也可以。
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车停得又比较远。怕来不及,于是拦了出租车,陪着父母几经周折,终于赶下班前处理好了就医密码。
接下来,又去银行重置支付密码。距离很近,于是走路过去,母亲却还是在中途坐下休息了一会儿,有腿疼的老毛病,看得人难受。
办完之后,陪父母吃羊肉泡馍,以前带父母吃过的饭馆,母亲说味道很好,就仍去了那家。我本不喜泡馍,陪着父母,竟也吃了些。
随后再去医院,午饭期间竟然能做CT,大喜。赶紧交了单子,陪母亲做了检查。等待报告单,随后到了下午上班时间,遂扶母亲去看骨科,拍了足部X片。很快两个结果都出来,且都无大碍,医生分别给开了药,就可以回家了。
本来很简单的两件事情,只因父母年纪大,尤其母亲腿脚不灵便,上下楼的电梯又常常满员,因而耽误的时间比较多。母亲不住感慨,太麻烦了,要是她儿(我弟),都不一定会。我笑笑,没说什么。
回去的路上,母亲心疼我跑来跑去那么长时间太辛苦,说我弟也没车......我知道母亲的心情,这几年本已心态平和了很多,听母亲这么说,已是不悲不喜,不急不躁。
人生就是如此,该扛的扛,该放的放。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容应对,不生怨气,也是善待自己。
安顿好父母,用粗笔在每个药盒上注明用法用量,很听话地拿了父亲装好的一塑料袋菠菜后,我疲惫地踏上归途。
有些头晕,脖颈也不舒服,腰酸背痛的,强打精神开车,让窗外的风吹着,能好受些。
回家就躺下,休息半小时之后,起来吃点东西,然后继续休息,想尽快调整作息,马上要开学了。
却依然没法尽快入眠,似乎什么也没想,又似乎想了很多。
正月十四,去学校听了一天的视频报告,发言的是咸阳市几位业界代表。会议室空调太热,头晕犯困,没撑住,难免打瞌睡。
午饭时间,蹭同事车去了街上,办点琐事,吃了烩麻食,去新华书店转了一圈,感觉重新布局之后的书店,没了多年前的温馨和实在,也就没停留,很快离开。
本想直接回学校,偶然看到群里有人说去中行领汤圆的事,一想挺近的,不如就领了去。
见了几位同事,都是顺路领就领了。一问才知道,是银行借机宣传业务,也理解。汤圆一般,也无所谓。
正考虑是拿去学校,还是回去放冰箱,102公交到了,于是没犹豫就上了车。回家,放好汤圆,吃点零食,喝口水,然后出门乘车,再去学校。
结束后,学校又发两盒汤圆,看着不错。这是近几年的惯例,虽不喜食汤圆,也是一份福利,还是挺开心的。
最近开车太多有些累,加之明天闹元宵要封路,估计回去不好停车,因而下班后不开车,准备乘公交车。
门口遇见同事妹妹,遂搭她的车回去。路上聊了很多,似有说不完的话题,路都显得短了。
买了擀面皮,煮了汤圆做晚餐,感觉还可以,亦没有不好消化肚子难受的感觉。
与玲姐约了聊天,于是发语音过去,近况感受的聊了近一个小时,意犹未尽。
两天没写字了,又是一篇大杂烩,却也不厌嫌这种形式,敝帚自珍吧,管它呢!
生活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放下对别人目光的在意,放下执念,只做自己,世界也就清静了,心情也就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