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娥生意失败后心情沮丧到极点,应女儿女婿邀请到北京缓解心情,偶然的机会赵翠娥发现了商机:上手快,成本低!
经营两年多,由刚开始的忐忑、适应,到目前应对自如。
01
赵翠娥和老公刘海生年轻的时候就在东北小城做房屋装修,积累第一桶金后,赵翠娥和老公商量:“要不咱们开一家涂料店,比做装修要轻松一点。”
刘海生正有此意,夫妻两个一拍即合,很快在市场上租了一个带地下室的店面,经营涂料:赵翠娥看店,刘海生送货,空闲时间刷桶、打涂料。
房地产行业刚刚兴起,建材生日可谓是火爆,赵翠娥和刘海生也赚了一笔辛苦钱。
有钱的第一件事赵翠娥就按揭了一套房子,从出租屋搬出来,女儿刘贝贝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学习,而赵翠娥再也不担心加班时,女儿独居时的安全,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贝贝理解爸妈的辛苦,学习上从来不让爸妈操心,独立生活超强,周末主动承担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样样在行。
02
随着装修品质提升,人们装修房子不再满足刷涂料,乳胶漆装修更显得有气派,而赵翠娥夫妇也应对市场,转而开始卖油漆,过度顺畅,生意一路向好。
有先见之明的刘海生鼓励赵翠娥:“老婆,你也学个驾照吧!”
“我在店里也不怎么用车。”当时赵翠娥有点抗拒。
“咱们得面包车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不做涂料生意,偶尔送油漆,私家车就行了。”刘海生分析利弊。
赵翠娥听进去了,开启了考驾照之路,别说,还算顺畅。
贝贝读高中那几年,早晨跟不上公交车,每天早晨,刘海生去店里开门,赵翠娥开车送女儿去学校,转头再去店里管理生意。
而贝贝从小生活、上学都在东北小城,中考结束跟团游北京,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励志高考一定报北京的大学。
03
贝贝三年高中苦读,终于如愿以偿,被北京邮电学院录取,赵翠娥和刘海生倍感欣慰。
大四那年,贝贝和爸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北京是一座相对包容的城市,大学毕业我计划留在这里发展。”
“能留下更好,爸妈都支持你。”赵翠娥和刘海生给女儿底气。
带着目标,贝贝提前布局,毕业后顺利签约国企并且解决了户口。
赵翠娥和刘海生第一时间用贝贝的名字购买了一套小三居,房价还没有升起来,赵翠娥咬牙借一部分,全款拿下的房子。
此后几年,赵翠娥和刘海生全力以赴还账,日子一度过得苦哈哈的。
生意场的朋友难免在一起吃吃喝喝,刘海生体重不受控制地增长,这让赵翠娥忧心忡忡:“老刘,咱得注意了。”
“我知道,我知道。”刘海生嘴上答应得好好的。
可是意外还是来临了,因为肥胖,刘海生在家中发生心梗,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04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城建压缩,建材生意一落千丈,以前现金交易,赵翠娥开始欠账交易,而进货必须现款,一番周转下来,赵翠娥的手里出现了赤字。
给赵翠娥致命打击的是一位一直合作愉快的老板遭遇车祸,欠下赵翠娥一大笔货款无处说理,资金链断裂,无奈之下赵翠娥转让店面,手里所剩无几。
早就在北京成家的贝贝心疼妈妈,主动邀请赵翠娥:“妈妈,来我这里吧,好好休息。”
处理还家里的事情,赵翠娥带着行李来到女儿的住处,女婿对赵翠娥也十分尊重:给赵翠娥房间准备了电视,还贴心地购买了小平板。
女儿交给赵翠娥一张卡:“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忙碌惯了,一旦闲下来赵翠娥有点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口袋空空,自己交社保一年之后才能拿到工资,最多也就一千伍佰元,在大城市生活不得捉襟见肘?
“干点什么呢?”赵翠开始思考。
05
当了半辈子老板除了做生意也没有别的特长,重新做什么买卖,周期长,未必有效益。
思前想后,赵翠娥觉得还是找一份上手快的工作!一番考察,赵翠娥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念头:开出租?
赵翠娥生活的小城,出租车满城跑招揽生意,而大北京却是预约制,而且有两种模式:租车或者用自己的私家车!
自认为自己车技不错,赵翠娥考察一番,心中有底了,这才把想法告诉了女儿和女婿。
“不用吧,还要出去工作?”女婿善解人意,“家里经济又没有问题。”
“你给我们买的这套房子要是出租,怎么着也得4000元的租金,你就在家好好休息。”贝贝也给赵翠娥吃定心丸。
“你俩的心意我理解,我这人闲不住,干点事 心里踏实。”赵翠娥跑车的愿望十分强烈。
女儿和女婿商量一下:“我们平时坐地铁和公交上班,家里的车也是偶尔用一下,就用家里的车,免得被平台抽头。”
06
孩子的支持给了赵翠娥很大的动力,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加入平台,第一单还是女儿女婿下单,让赵美娥适应环境。
业务熟练后,赵美娥听从孩子们的建议:尽可能接早单,中午休息,晚上八点之前就收车休息。
早晨,赵美娥准备好一家三口的早饭,孩子们上班,她出车,完全按照职场人的生活习惯。别人跑三个高峰,赵美娥只跑早高峰和晚高峰,而且按照女儿的要求,每周在家休息一天,一家人出去吃饭、散心。
第一个月摸索下来,除去各种成本,赵美娥纯收入3000元,这让她有莫名的成就感。
万事开头难,熬过适应期,接下来赵美娥接单就比较顺利,而且也敢接长途,但是她一直遵循一个道理:适可而止,绝不打疲劳战。
女儿贴心地帮赵美娥下载好多首年代歌曲,无聊的时候听听歌曲解压。
有一次女儿开玩笑:“老妈,你准备开多长时间?”
“如果身体许可,就多干几年,存点养老备用金,心里踏实。”这才是妈妈的心里话。
“你不是还有我,怕什么?”女儿不解。
“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就行,我不给你添麻烦。”赵翠娥语气平淡却中肯。
赵翠娥这个中年妇女,经济上出现压力,没有依靠子女,而是利用自己的特长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