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一向成绩很好的我落榜了。因为家庭的原因,以及自卑的心理,我没有复读,在家里当起了农民。
经过半年在土地上摸爬滚打,我的皮肤黑了,身子壮实了,脸皮也厚了。第二年,我随大流跟着村里的伙伴一起到武汉打工,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种模式,也是今后人生最主要的模式。
那个时候的男孩子出来打工,根本没什么选择,基本上都在工地上。或者打混泥土,或者提泥巴,或者做木工,架子工,而我做起了钢筋工。
这种工作风吹日晒,整天像猴子一样在楼顶上蹦来跳去,还四处潜伏着危险。钢筋冬天像冰,夏天像火棍,春秋天锈尘滚滚,随风漫天飞舞,没有一个季节让人省心。
更让人不省心的是,累死累活一天,工资少得可怜。在食堂吃饭都是用票,有时两个月,有时三个月才发一点零用钱,平时我们手头上很少有现金。
碰上下雨天,或者没事停工,工友们都不愿出去,没有钱,在哪里都像叫花子。大家一般都呆在工棚里,或者诈金花,或者打麻将,输输赢赢,先打着白条,将帐记上。
整个棚子一天到晚闹哄哄,像随时要塌掉。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看书不自在,听收音机不自在,写文字不自在,有时就会溜出去,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
有一次,我走到菜场边一个窄巷子里,发现了一个书店。
书店不大,显得很破旧,但码满了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些书倘若让我看,估计最少看十年。
书店里只有三两个人,蹲在一个角落静静地捧着书。一个戴着眼镜的老人坐在一张旧桌子后面,应该是守店的人。
我喜欢这种氛围,朝老人点点头,来到架子旁,挑我认为值得看的书。
这里的书都是名著,国内国外的都有,包括散文,小说,诗歌这一类的,正合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