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张爱玲写的《封锁》发表在在1943年,旧上海《天地》杂志。据载,胡兰成因这篇文章爱上了张爱玲。
《封锁》写的是电车上一对陌生男女,在封锁这一刻,碰巧擦出男女两性的火花。表面上是写搭讪和艳遇,实际上是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剖析了成年人的所谓爱情的虚假空洞,以及封锁在固有生活模式上的无聊人生。
封锁发生在封锁之前。
故事发生地点设定在日占时期的旧上海。当封锁发生的时候,整个街面上的时空都凝固了。电车停了,马路上的人躲起来了,乞丐的说唱停止了,嘈杂的市井声一切都寂静了。一种失真的、空洞的氛围场景因此而形成。封闭的电车成为人生舞台, 芸芸众生的缩影纷纷粉墨登场。作者设定的这一场景非常绝妙,是营造场景和气氛的高手。
然而,封锁是这一刻才发生吗?
电车上的人们有一个封闭的空间,车上设置的座位可能略优于家里。而对“封锁”这一行动安之若素,惯常地唠嗑八卦,家长里短。他们毫不同情怜悯街面上奔逃的同胞。或许是对封锁司空见惯,或许是对奔逃麻木不仁。熏鱼的油沾染上裤子事态很严重,包子上沾染上千字很严重,办公室八卦很严重。唯独封锁不,算严重。他们维持一如既往的淡漠,只关注自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觉知已经被关闭起来了,那是被封锁在庸常生活里的觉知,那是被封锁在有轨电车般固定的僵化的生活模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