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的内部道路两侧和院子空地里种满了树,其中榕树、香樟、玉兰、桂花和芒果等树种,不仅高大挺拔,而且一年四季蓊蓊郁郁,时时都透着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每天上下班从它们身下走过,仿若在森林里漫步似的,顿然轻松惬意生起,疲倦焦躁消失。因而我对单位的环境十分喜爱,但又感觉还不够完美,还有些许的遗憾。因为我还不能与一些“朋友”打照面。
我对院子环境如此的苛刻,应该与我的生长环境有关。我出生在闽西北山区,开门即山,山上青青翠翠。一山连一山,绿意连绵不绝,大地仿佛就是一片汪洋的绿海,随手一舀,便能舀起满盆的“绿水”。
虽然满山是树,但我们也不会轻易去砍树。小时上山砍柴,是去砍那些枯死的树木和树枝,为寻得这些枯树枯枝,只得舍近求远。在翻山越岭的路途中,便能与山里的“朋友”打照面,这些“朋友”中,不乏有山麂、野兔、松鼠、山鸡,等等。初打照面时,我们与“朋友”们都很紧张,因为我们生怕“朋友”们突然兽性大发攻击我们,“朋友”们则生怕我们挥舞手中的柴刀伤害它们。
后来,彼此见多了,又相安无事,便都没了那种“生怕”的戒备,却有了一股期待与兴奋,期待着照面,也兴奋于照面,打了照面后,翻越山岭的疲劳便一扫而光。然后,小伙伴坐在树下开一场“攀比会”,攀比谁见的“朋友”大、多与奇,仿若砍柴还顺便逛了动物园般,十分快乐。于是,辛劳变成了一种乐趣。
初到福州生活,虽然处处可见绿色,时时能与树木打照面,但要像与山里那样的“朋友”打照面,只能是如作童话故事的憧憬了。因为山里“朋友”们的到来,需要山、水、林、草的系统性良好生态,仅靠广植绿化树一项是不够的,得下综合功夫才能招到“朋友”们。
昨天早晨,我七点就进入院子了,蓊郁树木吐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黄中带红的晨光斜斜地穿过树梢,早秋落叶砸地的窸窣声时而惊扰着清静。突然,我听到头顶香樟树上的“唰唰”声。这是熟悉而陌生的声音,熟悉的是小时候在山里经常听到,陌生的是太久没有听闻到了。
我本能迅疾地抬头张望,竟与树枝上的一只松鼠打着照面。它身子足有保温茶杯大,匍匐在枝丫上,翘着又大又长的尾巴,两眼直溜溜地望着我。我生怕走动的步伐和身形惊吓着它,便牢牢地站在地上。我不动,它也不动,我们之间似乎有一盏红灯似的,约莫过了半分钟,似乎它那边的绿灯亮了,它便轻盈地攀上了另一条树枝,跳跃几下,便被茂密的树叶掩藏了。
我知道,它的家就在附近。往后,我们如此的照面必会越来越频,停留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原始却十分珍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