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寒冷的日子,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北方清晨。那时起床,除了被窝,外面一切都是冷冰冰的。哪怕马上穿上棉裤,那一刻都能让自己的腿脚冻上一会儿。记得当年妈妈总是把我的棉裤在火盆上烤一烤,等暖了再给我穿上。所以,我挺喜欢寒冷的,因为有了寒冷,也才能体会到别人送上的温暖。
这日下班,徒步行、乘地铁、上公交,迎面一个个的面孔,我竟然没发现几个笑脸。不是眉间紧皱,就是一脸麻木。这让我产生了疑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那么一刹那,脑海里闪现了“做自己,爱生活”的语句。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似乎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当真正想把它流于笔端,才发觉:啥是自己?啥是生活?怎么做?如何爱?好像自己也只是停留在个人的想法里。未到圣人之境,没有百万长文,真正要想把“自己”说明白,把“生活”讲透彻,再加上什么是“爱”,如何“做”,估计咱这辈子是望尘莫及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做自己,爱生活”这个题目很酷。所以,我就跟着感觉走,自言自语或者胡言乱语,权当博您一笑!最好,在这个冬日,您也能有点共鸣,感受到我送出的一丝暖意!
自己,也是人们常说的“我”。什么是自己?也就是“我”是谁?面对这“三大哲学终极问题”之一,我要是回答:我就是我,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估计你会随口几句TMD吧?看官,莫急!且听我分解:纵观历代高僧大德,把“我”常常都用“良知”“无我”“觉在”来解析;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常以职业、姓名、生人、熟人、亲人来定义“我”;更多的,常常通过自己感受确定“我”。如,当身体某部位受伤时,感知体会疼痛;当听到有人谩骂时,心中升起愤怒;当眼见美丽景色时,欣悦之感由生。不同的外在刺激,不同的内心境界,不同的自我体验。哪个是“我”?还是全部都是“我”?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克思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意识的存在,而动物只是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存在。”我是谁?凡是自己喜欢的都是自己缺少的,凡是自己讨厌的也是自己拥有的。哈哈!我就是我,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有了我,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各种活动,维持生命、繁衍后代、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幸福感的实现,生活就这么呈现了。在这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和事的联结,有亲密、钦佩、慈悲、利益,一种强烈的、积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随之而生,爱,就出现了。爱,会带来温暖的吸引、强烈的热情、无私的付出。她并不只是一种情感或状态,更是一种愿力、一种行动,一种无我利他、感受美好的能力。
前几日,在手机里再次刷到了关于新疆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故事的视频,看一次,让我泪流满面一次。专门网上找寻了一下,2009年阿尼帕70岁生日的全家福照。这张汇集了阿尼帕来自全国各地的183名家庭成员的照片,涵盖了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四代同堂……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从1963年开始陆续收养孤儿,前前后后一共收养了19个孩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直径1.2米的大铁锅,只为了能一次性做足够多的饭,让所有孩子都吃饱。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不是骨肉,但都是他们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了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悄。泉水最清,母爱最真。”或许,阿尼帕自己的生活从未大富大贵过,但她为这些孩子铺展了更为广阔的人生道路。这就是她的选择,她选择了她如何做自己,她选择了如何爱生活。这世间,之所也不再破破烂烂,是因为总有一些人在用他们的生命缝缝补补,在守候。人间有爱才能不惧万难,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幸福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呢?在事情中,这事是会产生有益价值,在心理上,这事让你感到满足坦然。我想,人生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好好的扛起肩上的责任,为所爱的和我爱的人负重前行,给世间岁月静好。
时光,因懂得而美好;岁月,因感恩而厚重;生活,因知足而温暖;梦想,因期盼而浪漫。爱生活,应该是在每一个认真活着的当下,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将你的真实汇成真相。照亮黑夜的并不只有太阳,还有内心的火、眼中的光……
我喜欢有点寒冷的日子,因为有了寒冷,也才能体会到别人送上的温暖。新年的阳光如约而至,照耀着每个与众不同的人。正因为你无法计算,所以无可估量;因为你并不完美,所以独一无二。去吧!去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然后做自己、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