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早晨,永远比城市醒得早。东方才露鱼肚白,张家寨村的农人们,已经下地干活了。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今天又是谷雨节气,昨天下了一场小雨,乡亲们正在趁墒情播种。
踩着湿润的泥土,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孙筱香做了一次深呼吸,清爽夹裹着一丝甘甜的空气,充盈着五脏六腑。她停下脚步,放眼望去,一道道梯田里,乡亲们有的在播种花生,有的在播种大豆、芝麻。绿油油的麦浪中,间或有一两块水田,或者已经结荚的油菜,再或者待播种的黄土地,此时的田野,就像一幅多彩的风景画。这幅画曾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境中。
看着这幅多彩的风景画,孙筱香脸上露出了微笑。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个有关“谷雨”的视频,主持人讲:诗人的谷雨是写在诗里,农民的谷雨是种在土里的。她还有些惑解,现在的情景不就是最好的解读吗?
孙筱香生在一个二线城市,母亲的母亲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当年母亲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谁知二十几年后,她又回到了农村。
孙筱香小的时候寒暑假期母亲都带她回来住一段时间,山村里清新的空气,还有牛羊、鸡鸭鹅的叫声她都喜欢,每次假期结束都不愿意离开。农大毕业后,她报考了这里的村官,为此还跟相恋两年的男友掰了。
张家寨村属丘陵地带,有旱地也有水田,原来是一个贫困村,孙筱香来时正是脱贫攻坚决战期,她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乡亲们寻找致富门路。“张家花生”这个品牌,就是她推广出去的。她从母校引进新品种替换了本地老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后又注册品牌,宣传推广,寻找订单生产,使贫困户一步一步地脱贫过上了好日子。她也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提拔为科技副乡长。
昨天晚上因赶一个项目材料,睡得太晚,早上醒来外公、外婆已经下地了。孙筱香匆匆洗漱,就往老俩口干活的地方赶来。
在这儿住了四年,外婆家几块田地她都摸得清清楚楚。外公外婆都七十多岁了,母亲几年前就让他们别再种地,可外公说田地不种撂荒了他心痛。孙筱香也发现,如果天阴下雨,他们没有活干,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痒,一旦下地干活,精神头马上来了。孙筱香想,写《多情的土地》那首歌的词作者,一定也是这种状态,不经意就亨唱起来: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筱香,来帮你外婆干活啊?”孙筱香一抬头,看见村支书背着手走来。
“游支书啊,好久没见,怎么大清早就转上来了?”
“你到乡里工作后,见面就难了。“张家花生”签了10万斤订单,这不昨夜下了小雨,我来看看乡亲们播种情况。”
“这雨下小了,花生播种出苗应该没问题,但据天气预报来看,最近一段时间都是晴天,插秧水没法保证。”
“唉,我正着急呢,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雨水少,修的几口大塘也没蓄到水。”
“省里乡村振兴小农水建设有项目,咱们大畈那条河渠河道清理整修,我已经帮列入了。”
“这到是个好消息,你当了科技副乡长,对咱们村情况熟,有相目肯定会考虑,我也不用去乡里跑了。”支书说了些客气话后走了,说是到高岗子看看,想想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
看着老支书的背影,孙筱香刚来村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