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蛋恋爱了,它们很相爱,相约一辈子在一起。后来,一个变成恐龙,一个变成小鸟。
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来自于外部,我们姑且称之为无常。经历足够多就会发现,无常其实是源自无知,对规律发发展变化的无知,以为恒定的方向和趋势才是合理的,正常的,与趋势相悖的是无常,反常。抱有这种想法才是真正的无知。
这就要说到来自内部的,自己的变化。人会在不断的经历世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和真正厉害的东西碰一碰才会知道自己的成色,有些碰一碰就碎掉了,露出本色,有些则碰一碰变的更加锐利,显出刚性的一面,那是自我的底线。但不管怎么说,人是会变化的。
小车车最近痴迷撩DS,经常讨论些哲科美学话题,比如人类对色彩感知的差异和变化。
- 人类色彩感知力在40-55岁达到峰值(剑桥视觉研究中心2007年证实)
-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会经历色彩敏感度提升(雌激素变化影响视锥细胞)
原来我妈喜欢艳丽的花围巾,喜欢多巴胺色的花袄子不是老年发骚,是有科学依据的。突然对自己越来越喜欢艳丽的色彩多了些宽容,到了我开始要花枝招展的时候了。
这种蓬勃生命力的本质,是科学好奇心对艺术表达的重新编程。正如她在自传中所写:"我不画记忆中的植物,只画此刻正在阳光下呼吸的生命体。" 这种存在主义式的写生哲学,使得时间在她的画布上呈现出奇特的"抗衰老"特性。
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都在发生缓慢而确定的变化,有什么理由能要求这个复杂的世界一成不变,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一直存在呢。
DDJ-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注解】
最美好的事物往往会有残缺,但它不会因为这点残缺而被遮蔽了美好。
最充盈的事物好像很空虚,但这种空虚反而拥有无穷无尽的能量。
最简单直接的事物似乎是迂回曲折的,最精巧的事物看起来显得笨拙,最善于辩论的人似乎有些木讷显得不善言辞。
心底的躁动比冷漠更有杀伤力,宁静比狂热更具有生发万物的能量。清静、无为的思维和做法才是世界稳定恒常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