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史铁生,就会想起《我与地坛》,想起《秋天的怀念》,那饱含深情的笔调,讲述着一个关于失去与获得的人生故事,亲情温暖,母爱深浓,令人读之落泪。
今天要讲的是另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奶奶的星星》。
在大部分家庭,女性往往担任着孩童对世界启蒙的重任。养育孩童的女性给孩子的是呵护,孩子就觉得世界是暖的;给孩子的是冷漠,他就觉得世界很凉薄。
养育者是什么,孩童眼中的世界便是什么,长大会的他就会被打上什么样的情感烙印。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史铁生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奶奶的陪伴中度过的,奶奶哄他睡觉,他也想要照顾奶奶。等孙儿终于找到用武之地给奶奶踩背,还表示要从小踩到大,奶奶闻言笑了,第一次说起自己会死会老这个话题。
孙儿认了真,以至于奶奶串个门子这种短暂的消失,都让他恐惧不已,为了安慰小孙孙,奶奶说人死了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还能和地上的亲人遥遥相望,这也流露出奶奶对小孙孙的不舍和对亲人的眷恋。
纵观全文,文章中主要的内容全是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连奶奶说的变成星星的神话,也并不觉多么神奇。
可为什么文章那么打动人呢?
我想主要是作家的语言,各种修辞的妙用,充满童趣的对话,细致温馨的描写,反复回环的表达,以及最后非常有力的总结,让文章真实动人且妙趣感人,主题深刻又令人深思。
文章第一段,写奶奶哄孙儿睡时,曾用了一个大人都会的小技巧,那就是为让小孙孙转移注意力停止哭泣,故意叫他侧耳听,可能有特殊的声音,可能什么也没有,但史铁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补上了这一段: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多么富有生活情景的描写,真实最能打动人,引起自己儿时的回忆,不知不觉走进奶孙俩的故事里。
奶奶唱着催眠曲,打着柔和的节拍,轻轻晃动孙子的身体。
屋顶上一片光影也跟着晃动,飘飘的、暖暖的,变成和平的梦境。那梦境一定是安全的,幸福的,像是永远都有奶奶心脏跳动的声音相跟随,睡吧,小宝贝,奶奶永远守着你。
一个常见的哄睡动作,轻过排比的修饰,虚实的结合,以及词语有节奏的重复韵律,让读者的耳边也响起摇篮曲,将其一同带入那个美妙温馨的童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