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成为了三分钟热度的学习者,对什么都好奇,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自称为万金油的人,知道的不少,掌握的不多,什么都能说道说道,不超过五句。
你说我有什么擅长,不好意思真没有,因为都差不多长,或者说都那么短,也有人说你就坚持一样,不行,没有那个耐心,好奇心太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今天听到我的这种方式有理论支持啦,或者说有位大师也认为可以广泛的培养兴趣。
郭珈希老师一段话说得有意思:人学会一样东西是有两种路径的,一种是立定目标,打牢基础,刻苦攀登,这是搞专业的路子;但是还有一种路径,就是带上浓浓的兴趣,先做一点尝试,获得一点乐趣,在别人眼里你有点会了,就是我们说的只能显摆不过五步。
这有什么用呢?当然要有用呢,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别人没准也挺高兴挺羡慕,你连这个都会,其实你也就只是比他会的多了一点点。
也许我们就可以在乐趣里面获得一点鼓励,然后再继续逐步加深,最后没准也能登堂入室。在真实世界里,后面这条路径,其实更常见啊。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会结识许多新东西,而这种创新的事物让你兴趣广泛,乐于坚守和探索,当然不一定有高深的专业高度,但只要好玩不也挺有意义。
我们曾经努力创新,而过去的曾经,会裹挟你,让你排斥其他人,让你变得狭隘,不再继续,但是你想活得好,哪怕只是为了活得不狭隘,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持续地努力创造。
不断做创造性的事,哪怕只是拍好一张照片,练好一篇字,做好一次讲话,都会让我们在原有的人生边界之外,探索到一点全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会为我们累积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另一位老师用“黑右八慢刮”教会你好像很会弹钢琴的样子,注意只是学会的“样子”,也许就因为要继续这个“样子”,我们就会为不断的去保持美好的“样子”而坚持学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