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转载自 林中语。
三十出头的刘隐,是村里“赫赫有名”的单身汉。他有着城里事业单位的体面工作,戴着一副轻度近视眼镜,相貌虽平淡无奇,却在粗狂中渗透出些许斯文,放在八零后里本该是抢手货,可偏偏月老的红线总绕着他走。父母急得跳脚,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硬生生给他凑齐了十场“桃花局”。
第一场:村姑小琴的“沉默交锋”
刘隐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同村的一个姑娘,俗称“村姑”,小名叫“小琴”。相亲地点是刘隐的家里。早上吃完早餐,刘隐就忐忑地坐在家里静等。刘隐的家是一座四合院,院子外种植有一棵茁壮的桃树,春日的桃花开得正艳,树上粉红色的桃花瓣上有两只可爱的小蜜蜂在“嗡嗡嗡”的采蜜。
十几分钟后,在一阵喧哗的嬉闹声中,媒婆带着村姑小琴、还有凑热闹的两三个妇人笑嘻嘻的走进四合院里。媒婆就是刘隐的堂侄孙辈的媳妇,一个热心肠的中年妇女。刘隐羞涩地向媒婆喊了一声“孙嫂”,之后马上就是几杯茶,一盘糖,还有些许零食摆上了桌面。刘隐和村姑小琴并排坐着,像两尊被摆上供桌的泥菩萨。父母和媒婆们聊得热火朝天,她们一下子说说生活中的趣事,一下子又说说这个村姑小琴平常的生活情况和刘隐的性格习惯等等。作为当事人的刘隐和村姑小琴,两人在矜持的坐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偶尔用余光偷瞄对方。村姑小琴抿着嘴,刘隐搓着手,话题从“城里食堂的菜价”跳到“广东工厂的流水线”,最后卡死在尴尬的沉默里。
村姑小琴和刘隐虽然是同村的,但毕竟村子大而分散,虽然同在一个村子里,但其实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刘隐早早就去大城市读书,毕业后马上进入事业编单位实习和工作,而村姑小琴却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就南下广东打工了。村姑小琴约一米六的个头,长发披肩,眉眼间带着几分打工归来的利落,显得身形高挑。双方聊了一个多钟,在刘隐父母和媒婆们的热烈交谈结束后,在当事人刘隐和村姑小琴的无言以对之中,媒婆一行人离去了。
不久,刘隐父母接到媒婆的回话。
“阿叔啊,小琴觉得刘隐不是她自己喜欢的那类人。”刘隐听到了,也没有什么反应,毕竟村姑也不是那种见面就让刘隐怦然心动的女孩,只是属于那种不排斥也谈不上很喜欢的那种对象。而刘隐的父母就不干了,嚷嚷着:“还嫌弃我儿子,自己什么情况不懂嘛!”
原来村姑小琴也曾经谈过一个男朋友,还去男方家同居了,而村姑小琴的父母觉得男方不好,还把村姑小琴禁足一年在家,禁止她出门打工一段时间。
由于双方不合拍,后来这门亲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后来还听说村姑小琴的弟弟也数落姐姐,刘隐的条件还那么好,为何就看不上刘隐。
原来月老的红绳也不是想系就系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