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安然入睡。熬到深更半夜,在脑海里一遍遍演绎,我可以无比清晰的回忆起我们之间的对话,包括曾经发生过的每一次争执,记得我们欣喜和欢愉的模样,也清晰的感知到我内心每一次的破碎和痛苦。爱而不得,关于放弃,关于无能为力,关于遗憾和绝望。每当我心底升起悲观和毁灭,我都会用力的挣扎和撕扯,告诉自己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以防坠入深渊的更深处。
只有知道自己痛苦的点在哪里,才有可能解决让自己难过的根源。从前分析问题,时常停于表面,不会联想表象后面存在的因果,故而思考总是浅尝辄止,逃避更是惯用的伎俩。当内心有不舒适,有痛感,有嫉妒和嗔恨之心生起,通常会怦然爆发出抗拒和抵御的念头。推开他人的同时关闭自我,而后把自己逼仄在一个无法呼吸的空间内,体验排山倒海的绝望。
情绪崩塌,又如何能带来成长。渴望更多的爱,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贪心,失望总会带来一次多于一次的渴望,渴望被疗愈,被关爱,被托举,被无条件的珍视。
在心理学上,这种性格有一个专业的称呼:自我意识过剩。简单点说,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归根到底,本质是因为过于自私。
当我终于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开始从对他的苛责上,来反省自己的狭隘。心胸不够宽广,格局不够高,因此呈现出做作和小家子气。温柔,爱和慈悲无法从内心自然而然的生出,心性终归还是不够坚定。
权衡会患得患失。敏感则心性多疑。内心没有光的人终究无法做到坦坦荡荡。嗜好阴暗的人,会觉得阳光太过刺眼。 内心有痛感的人,往往听不得赤裸裸的真话。
比如你心里想好了那个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在他身上的每一点善良便弥足珍贵。反之,你若认为一个人本性是善的,那他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会被你无限的放大到不可原谅。
其实人性并不只有简单的善与恶,事情也无法用非对既错来衡量。不如把人性想通透,假设那个他,心怀最大的恶意要来伤害我,那我坦然接受并拥抱,让自己痛的彻彻底底。人生不过短短两三万个日夜,而我们已经走过了许许多多称之为成长的日子。如果时至今日,依旧要蜷缩在角落里自饮伤痛,那这辈子,大抵也就差不多,只能如此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悟到了一点,不破不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