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老惠头的狠劲用在外人身上很有效,但对惠老大却是很无奈。他失望的走在回到自己老宅的路上,恰巧碰到豪爽的堂弟,三言两语,堂弟二话不说就回家拿了一百块给老惠头。一年后,惠老大儿子有了,惠老三也争气的考上了中专,成了拥有国家户口的人。毕业后分到了苏州一家国有农场上班,后来一路高升,直至农场场长。但对当年惠老大有力却不施以援手的做法一直记在心头。
接过父亲生产队长之位的惠老大,上门溜须拍马的人多了起来,三天两日被人拉去喝酒,喝完之后便上麻将桌。麻将桌上没人想输,惠老大也就是个芝麻大的小生产队长,那些麻友才不管呢,他惠老大的钱照赢。输了钱的惠老大回家之后打老婆骂孩子成了家长便饭。
惠老大手艺不精,加上他不招人喜欢,村里请他上门干活的人甚少。惠老大也只有靠几亩薄田和搜刮点民脂民膏。无奈的是,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不富裕,生产队也就那个二三十来户,民脂民膏太少。收入自然少得可怜,两个成绩尚可的女儿初中毕业就辍了学去江南织布了。
除了排行是老大外,惠老大还真没做过老大该做的事来。老惠头撒手离去后,老母亲一直跟着四弟生活。除了三弟外,其他两个弟弟和小妹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惠老大自己日子过得不如意,哪谈得上做出表率来孝顺老母,更别提有余力来关心弟弟妹妹了。当年惠老头让他出钱给三弟复读,他有这个能力都没有帮忙。
倒是有了一定能力的惠老三,做出了哥哥该做的样子。他对小弟和小妹,是尽自己所能,出钱出力,协同老惠头帮弟弟娶妻生子,让妹妹风光出嫁。父母亲的生活费、吃喝用度、看病吃药他惠老三全包了。兄妹五个,排行三四五的三个人关系甚好。他跟惠老大也只是当一般的亲戚来往了,关系一直是不咸不淡。
惠老大靠两个女儿织布得来的钱,把老宅翻新了。二层小洋房砌完后,儿子大海才娶上老婆,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大事。
和老惠头一样,他的生产队长也当了十来年,后来年龄实在太大了,他动了所有能动的脑子,让儿媳妇当上了村妇女主任。